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金厦漳泉同城化 和平共融可贵

http://www.CRNTT.com   2023-11-09 00:06:10  


 
  我们认为两岸交流随疫情趋缓持续放宽,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利益,但此刻离两岸真正的恢复交流,却仍有一段不远的距离,主要原因则是双方缺乏互信。难道两岸当真要持续对抗下去?拒绝对话当真胜过互惠交流?两岸执政当局缺乏正面沟通协调,要严肃而理性地面对两岸当前局势作妥善处理。就客观形势而言,目前各国新冠疫情已趋向和缓,原本采取高规格防疫政策的两岸也已陆续松绑,防疫作为明显从严控“锁国”走向开放,致力回归正常生活,在两岸各自开放之下,更没有再行禁绝彼此往来的理由,这是两岸恢复疫前正常交流的客观基础。然而,如何看待并善用已然缓和的疫情,让两岸在后疫情时代逐步迈向正常交流却是知易行难。关键依旧是彼此缺乏互信、心结难解,甚至连海基海协两会恢复良性对话的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两岸当局如果真有恢复疫前交流之意向,自然必须从重新建立互信做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岸当前之僵局与困境,无疑是此前互相攻讦所积累的结果。要化解互不信任的氛围,必须先从停止对彼此的恶意攻击做起,方有可能营造融冰氛围。进而言之,除了停止互相攻讦,双方更应主动增进互信,我们以为,在僵持的情况下,与其期待对方释出善意,不如主动递出橄榄枝?当前国际上最为引起关注的话题,已逾一年的俄乌战争,美国的介入干预,使俄乌人民陷于战争的悲惨浩劫。一个稳定的台海局势既有利于两岸人民,也有助于区域和平,期待两岸当局以民为念,在逐步恢复交流的基础上重建良性对话机制,让两岸关系也能善意互动,化干戈为玉帛,逐步恢复交流,重新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维持制度化交流——推进台海和平发展

  诚然,一次民航机因天候因素直接飞越金门的上空,且明显没有恶意,着实可以认定为一起基于民航飞安前提下的偶发事件,之所以会被放大关注,自然也是因为两岸关系已降至冰点。我们相信,在任何情境下,两岸都应该维持制度化的协商。协商的目的是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并极大化地避免不理性的冲突、中断交流与放任“恶意螺旋”无限扩张,绝对不利于两岸间的和平发展。因此,不论如何,维持台海间制度化的沟通交流仍是当前亟需跨越的门槛。此前,两岸之间的官方沟通主要透过半官方组织的“两会”(海基会、海协会)进行协商,在双方搁置争议的前提下,也算是确立了制度化的沟通及互动模式,大家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为两岸同胞奉献心力。

  总之,两岸无小事,任何小事都可能发展成大事;为了避免冲突加剧,台海间唯有维持制度化的交流机制,弹性应对、积极作为,才能有效掌握正面良性互动的发展机遇,推进两岸民生经济与和平发展。

        五、兴建金厦大桥

  促成金厦生活圈及两岸和平发展,金厦大桥兴建议题,是金门民意的趋向,“金厦生活圈”是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然的趋势。金门新四通(通水、通电、通油、通桥)的前瞻理念,有利于金门的民生经济建设与两岸和平发展。2001年开放“金厦小三通”,开启金厦发展先机,现仍有障碍有待突破,再大步向前迈进,金门未来发展,也跳脱不了“金厦漳泉区域同城化”。互信合作、共创双赢,是金门的正确发展方向。建设“金厦大桥”、迈向“金厦漳泉共同生活圈”,稳定两岸和平特殊价值,化解两岸僵局。从学术与工程技术角度兴建“金厦大桥”相关课题时机已然成熟,只要政策许可,水到渠成,连结翔安机场,是金门走向全球最佳的途径,也让旅居海外的金门侨亲返乡探亲之路更为便捷。两岸和平关系是重中之重,金门是两岸互动的枢纽,以经济、民生为出发点,搭起无形的情感连结,我们希望台湾执政当局能释出友善的态度,拉近和缓两岸关系。透过金门厦门两地定期座谈让金厦两岸共商发展良策。金厦大桥不仅有助于未来两岸小三通旅客的接驳,相关的水、电、油,瓦斯的管线也能安全附挂于桥梁结构上,对于金门的经济、民生将有大幅度的改善与提升。国民党执政时期促成1990年两岸签订“金门协议”,民进党执政时期在2001年推动“金厦小三通”,让两岸拥有更多的和平良善契机。金厦跨海大桥主要连接方案,包括从金门岛(金东)经角屿、小嶝岛到大嶝岛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