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时殷弘论一带一路与中国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23-11-30 00:04:25  


 
  应当回过头来更深入地理解“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的事业,也是广泛的国际共同事业。要真正认真地向“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探寻它们各自真正需要什么,而不能主要由中国来界定它们需要什么。必须充分重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当代生活经验的对接,包括发展经验的对接,不能想当然地设定中国当代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拉动经济的路径广泛适用、普遍受欢迎,漠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复杂特殊性,甚或在有些场合跟我们相反的取舍倾向。否则,我们就会重蹈我们自己反复批判的西方普遍主义。

  还有,至今为止关于“一带一路”的创意几乎都来自中国。这是不应当的,需要将某些重大的创意刻意地留给别国,为此可以等待,在等待中妥善地动员,并且由此增长别国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须明确地认识到,中国方面的有关战略规划只是所需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此外还需要有与合作国家的共同的战略规划,而且前者还必须按照后者予以调整。严格地说,只有与合作国家的共同的战略规划才是唯一算数的。

  中国必须注意少说多干,说得过热就一定会加剧俄罗斯、印度的反感,并且引发和加剧中亚各国、东南亚国家、南亚及印度洋小国的猜疑。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的对华地缘战略意义大致只用关起门来自己议,不应当少有顾忌地公开讲,否则只能“证实”外国的担忧和猜疑。要充分地认识到,在上述各国的领土上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体系固有天然的敏感性。这些国家当然有关于长远的主权、自主、安全以及利益分配的疑问和担忧。这类建设天然地容易引起各国民族主义性质的疑虑,激起民族主义笼罩下的国内政治论争和相关的不良效应,假如中国做得不够恰当的话。对于外部的疑虑、担忧和利益追求,要认真研究它们在什么程度上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中国应该如何更合适地对待。

  推进“一带一路”等宏伟项目的速度不可太快,“欲速则不达”。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仗一仗地打。因此,一定要分阶段,分不同的阶段性深度。一定要对我们的知识限度、影响力限度、战略策略的精明限度有清醒的认识。需要仔细区分或分辨就不同问题领域、不同区域和不同国家而言的一项项不同的具体形势,形成和修改不同的和具体的战略设想,甚或战略规划。要根据经过持久证实的实际情况,调整我们的抱负、实践力度和规划,在某些方面予以加快和加强,在另一些方面放缓和收缩,以待基本条件改善,以待拟合作国家在它们自己的参与利益与参与风险之间作权衡和平衡,并且较多地倾向于参与利益。为此,最重要的是真正衷心地互惠共创,以至于共有共管。要尊重对方,礼让对方,乃至熏陶对方。

  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其他重大对外经济项目必须从中国经济和财政全局的视角去看待。由此而来的一项重大要求,是尽管其中的不少组成部分必须首先服从非经济、非财政的目的,亦即优先服务于外交、战略或政治目的,从而至少在一段时期里接受经济和财政方面的负面效应。然而,它们总的来说必须产生经济、财政利润,否则从长期来说,所需的中国国家资源将难以为继。也因此,审慎地从事经济、财政评估,不让它们总的来说成为中长期的亏本项目,是推进“一带一路”和其他境外建设项目的一大必需甚或底线。而且,由于它们大多将处于经济风险较高的欠发达国家境内,这项必需或底线就特别要在规划和实施中予以注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