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民粹式直接民主内在缺陷

http://www.CRNTT.com   2024-01-18 00:01:12  


 
  (一)对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偶发的回应逻辑

  民粹主义的肇始是基于全球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大爆发,“民粹主义是一种具有历史复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常常出现于重大社会转型时期”,〔2〕周期性的震荡是民粹主义运动此起彼伏的助推器。也就是说,民粹主义是对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一种共时性回应。民粹主义的回应逻辑体现在两个层面:一种是对建制派精英不作为和代议制政府效能低下的抗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失衡不断弱化国家能力,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迫切诉求,特别是无法限制并消除政治资本化的严重危害,也难以发挥政府应有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正义作用”;〔3〕另一种是对它需要对民众最普遍诉求的回应,尽管这种诉求可能是由民粹主义魅力领袖代替“人民”主观制造出来的,但其确实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民粹主义对这两个面向的回应逻辑,决定着民粹主义运动本身的成败。民粹主义要使自己既能够讨好取悦于民众,又要能够把这种民众的力量用来对抗现有的政府,因此它必须找到联结二者的方法,其才有可能一石二鸟。在民粹主义者看来,这个方法就是直接民主。

  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阵发性和间歇性,致使民粹主义不得不考虑在短期内累积自己的能量和扩充自己的实力,一旦因重大政治经济危机导致的社会失序得以恢复,民粹主义运动就会随之降温。点燃“人民”的激情,是民粹主义击倒建制派精英的最佳利器。民粹主义领导人要煽动民众,就必须以满足人民的诉求为诱饵,遂而制造“人民”与“精英”之间的仇恨。于是,代议政体及其精英被归结为是重大政治经济危机爆发的罪魁祸首。如何让“人民”的激情有的放矢?指向和替换代议民主就被认为是从根本上解决现实性政治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因为“直接民主”意味着一切的决定都是由“人民”的智慧产生,可以保证任何决策都万无一失。简言之,得益于政治经济危机进而衍生出的体制危机,时势为民粹主义造就“人民”提供了机遇,利用政治口号和直接民主假装崇拜“人民”,既给民众形塑“当家做主”的错觉,又能让“人民”充当反对当权派的急先锋。“民粹主义政党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方式直接诉诸于‘人民’的方式,为其核心人物与支持者和同情者之间直接建立起了代言与被代言关系”〔4〕。然而,事后来看,民众被欺骗了,民粹主义所倡议的直接民主不过是其魅力领袖攫取权力的途径。

  (二)来自建制派的批评与反建制派的对抗

  民粹主义最大特点是被人为塑造的“精英”与“人民”之间的对立。在民粹主义领袖的炒作下,失去理智的民众对建制派精英失望透顶,毫无信任可言,他们恨不得马上将这些既得利益集团赶下台去。作为反击,建制派精英便将这些反对他们的民众视为缺少智慧和没有理性的“民粹主义者”,“指责‘人民’短视、怯懦,天生爱猜疑社会精英,文化品位败坏,尤其还执著于身份,沉迷于习俗、古礼、国界与籍贯,别忘了还有个对现实漠不关心的罪名”。〔5〕显然,在建制派精英看来,民粹主义者是受人蛊惑、破坏团结和扰乱秩序的群氓之族。可是,建制派精英在此犯下的错误是,他们仅仅将民粹主义运动当作是不屑一顾的社会小丑,却忽视了其爆发背后的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结构根源。精英越是持有对民众的无视和轻蔑的认知,“人民”就越是憎恨精英,怨憎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对精英的不信任、反感和完全失望,导致了对既有制度的不信任和失望。也就是说,当精英和民众都陷入到由民粹主义操弄者所编织的“精英——人民”的话语体系中时,“精英”与“人民”的对抗,就上升为了民主实践方式之间的对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