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海外华商“撤退”不完全地图

http://www.CRNTT.com   2009-04-12 08:46:00  


 
  宫经历过1998年俄罗斯金融动荡,彼时一夜之间,卢布(旧)对美元的汇率从1∶5000跌到1∶24000,俄罗斯内务部同样查封了大批中国货,很多些人倾家荡产,有些人撤回了国。可十年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人的市场热闹得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命硬”更多因为华商择木而栖的生存哲学。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东欧巨变后,东欧华商陆续迁居西欧发展,以青田人为例,巨变前,曾有2万多人积聚于俄罗斯、波兰及匈牙利,目前已减少到一千多人。离开的大部分人照样敏锐地寻找到了新的乐土,他们坚信,世界之大,岂无容身之地。

  当然,“命硬”还意味着敢于逆流而上,主动寻求转型。与那些撤退路线并行的是不易察觉的华商在异国寻求新出路的转移路线,已经隐约成型。

  男性奢侈品贸易商温敏琪(化名)的订货商均来自意大利,其产品的消费者是中产阶级和金融精英男。去年下半年开始,温的订单减少了四分之三,现在,她打算开拓消费能力不高的亚非拉市场,“哪个国家都有富人,关键要看市场有没饱和”。

  在迪拜拥有四座大型商城的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今年打算进军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让他不停称赞这个国家“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没什么不可包容的人”。

  在尼日利亚的温州鞋商储海斌也有听说,在尼几个家大业大的华商春节后将家族事业转移到欧美去了,“中国人在尼日利亚的贸易结构太单一,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转型”。

  危机前,强者愈强愈安全的道理逼迫着中小华商们反思华商族群的发展路径——当年巴黎93区的温州人从事的日货、箱包、服装及鞋子的生意,基本都是从完成了“版本”升级的犹太人手中接过的盘,犹太人早已转型至相对规模和高端的产业,成为危机中抵抗力强的一部分。

  尽管在当下海外中小华商大多身单力薄的背景下,这样的转型之路仍显艰难和个案,毕竟,资金雄厚者才有资本及机会开拓新天地。

  对于他们大部分人而言,更现实和内在的期许寄予下一代,向经济条件更好、体制更优越的国家移民,或工作。在巴黎做生意的温州人贾宏的孩子正在大学念历史,他支持儿子的选择,“我们当年都是初中没毕业就出了国,现在小孩大学毕业,还做百货批发?那可不行!”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实习生 吴达,特约撰稿 贲鹏 姚望 发自浙江青田、温州、广州、北京、莫斯科;《青田侨报》叶肖钟、巴西里约华人联谊会副会长尹楚平对本文有贡献,特别感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