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八国集团会议:粮食危机,时不我待

http://www.CRNTT.com   2009-05-05 09:03:20  


 
粮食危机不待踯躅

  半年前,林教授在一份名为《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科学报告中提出警告: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将会大幅下降,粮食自给将成为问题。和IAASTD一样,该报告也指出,应对气候和粮食双重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既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

  改革现有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农业,对于中国和全球来讲,都已经迫在眉睫。但遗憾的是,已经意识到粮食危机的各国政府似乎还在踯躅迟疑。

  化学集约型农业仍然是最主流的农业生产模式,受到广泛支持。在中国,大量施用化肥对水的污染众所周知,各大湖区的蓝藻年年爆发,但化肥的生产和施用量仍在逐年增加。虽然人们都明白农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健康的威胁,但世界各地仍在大量使用。虽然转基因作物既不增产也不能减少对化学制品的依赖,但是转基因技术仍然受到追捧。在中国被大量种植的转基因棉花不仅更容易受到疾病侵害,而且需要使用越来越多的杀虫剂去应对次级虫害的侵袭。转基因作物面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波动时更加脆弱,并不具备常规作物自身所有的自然抵抗力。

什么才是真正的“金饭碗”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最大国在气候变化影响面前相当无力,同为两国重要水源地的青藏高原冰川因为气候变化而正在不断加速消融;嗷嗷待哺的不仅是庞大的人口,也还有急需腾飞的经济——这两个有着悠久的生态农业传统的国家,正面临这如何养活自己人口的巨大挑战。生态农业需要的有机肥料不仅便宜,而且充足稳定;生态农业需要的劳动力和耐心更不是这两个国家稀缺的。因此,低成本、传统技术和劳动力三者合一,给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发展中国家打造了别国所没有的“金饭碗”。

  印度的安得拉邦州在过去的几年中进行了一场抵制农药的农业革命,如今已经扩展到1,500万公顷的土地上,有35万农民从中受益。这种无农药的耕种方法以当地可用资源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并配以传统方法,使农民从生态和经济方面均获得裨益。

  在中国,传统的生态农业不仅务实聪明,甚至不乏诗情画意。“桑基鱼塘”模式鼓励在农田中进行高矮作物、耐阴与喜阳作物的间套复种,并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在高秆作物下养殖鹅鸭、培植食用菌,使不同组分各得其所、地尽其利。黄土高原也有着如等高种植、鱼鳞坑、集雨窖、作物覆盖等传统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稻鸭共作”不仅除草除虫、更将防病施肥结合在一起,同时它还有助于减少甲烷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的步伐。中国的生态农业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国际上先进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生态水稻种植方法在中国的四川就有很好的实践。这种方法在提高产量一到两倍的同时,可以节水50%,且几乎无需使用农药。

  今年年初,一场大旱袭击了中国北方逾40%的小麦主产区。在各地无可奈何怪罪于老化的水利系统,转而求助于节水抗旱时,河北从事生态种植多年的小麦农户却高枕无忧,丝毫未受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