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邓玉娇案看公民社会和法治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09-06-23 12:03:29  


庭审结束后 邓玉娇与母亲走出法庭
  中评社北京6月23日讯/6月16日,受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予处罚。《南方周末》近日刊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瀚的评论文章,认为“虽然邓玉娇事件迄今为止并非人们满意的结果,但不可否认,…公民社会的初步成长已经显示了它的威力。很大程度上说,公民社会必然伴随其成长过程,将一如既往地对未来中国产生深远而良性影响…”。文章内容如下:

  公民社会的孱弱导致了社会舆论缺乏稳定的性格,本应在追求正当程序基础上追求实质正义的舆论表达,被单纯的实质正义追求所淹没,它的冒险性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改善社会舆论,如何使其喷发正义激情的同时葆有冷静的法律精神,存其义气,去其戾气,将是未来中国的一项重要课题。

  邓玉娇事件完全可能成为研究当代部分中国问题的重要索引之一,本文便是这样一种尝试。

  公民权保障和旧法律理念的冲突

  邓玉娇案中民意对公权力的全面追问,不仅仅与本案的案情事实以及人们朴素的正义感相关,更与30年来的立法、行政、司法诸公权力领域的规范及其运作本身关系密切。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充分地展示了中国近三十年来法观念及其规范的嬗变过程。以1979年制定的旧刑法为标志,当代中国法最初的法观念延续了改革开放之前的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等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上述意识形态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逐渐淡化,尤其是近20年来,自由、平等、民主、公民权、人权、法治、自治、宪政等重要法观念渐次深入人心。然而法的滞后性、稳定性特点,决定了大量立法不可能有相应的现实适应力,即便立法机关在完善法的过程中尽了极大努力,原有的“无产阶级专政”法观念及其具象化的规范落实,依然遗留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立法之外,行政、司法的具体公权力运作中,前一种意识形态的观念和制度安排及其导致的公权力现实行使方式,也都与现实公民权保障之要求生出许多矛盾。虽然绝大部分冲突如地底下的熔岩,灼热但隐蔽,但依然会有部分熔岩冲出地表,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时气象。

  原因不消除,冲突也就无以避免。作为冲突的邓玉娇事件,便是在这样一个深广宏阔的中国法特殊背景下发生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