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全球经济复苏中现“新失衡”

http://www.CRNTT.com   2010-02-18 09:23:46  


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日趋表现“新型不均衡”特征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电/岁末年初,发达国家企业相继发表决算报告。出人意料的是,多数上市公司经常利润成倍增长,而股市行情却低迷沉浮;另一方面,日美欧等主要国家的新增就业开始回升,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与此同时,金融企业日渐摆脱危机困境,大幅盈利,但各国财政反而亮起桔色警灯。大众日报发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文章指出,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日趋表现“新型不均衡”特征。

  缩小均衡型重组跨国企业收获巨大红利

  文章称,全球产业大重组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最显着的特征。与以往的产业重组不同,在后危机时代,日美欧等主要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重组凸显两大特点,一是缩小均衡型重组,主要做法是压缩库存,消化负债,积极利用现有设备,控制产能扩张,以最小的“战略成本”焕发最大的重组红利。其结果是导致全球产业重组规模缩小,据汤姆森路透调查,截至2009年12月16 日,世界重组并购累计金额仅达1.97万亿美元,为2004年后最低。二是全球产业调整突出了新兴产业主导权竞争。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家电、新型汽车等环保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成为各家追逐利润的新领域。跨国公司在积极追求成本的同时,不惜重金抢占产业布局制高点。跨国公司的产业战略重组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红利。据《日本经济新闻》评估,2009年日本主要上市公司的纯利润平均膨涨 5.5倍;美国的500强企业纯利平均增长2-3倍,美国劳动生产率也大幅回升。

  大举挺进亚洲改变全球贸易投资结构

  文章表示,金融危机后,日美欧等将战略目标集中于亚洲。跨国公司也以亚洲市场为基地展开全球产业大调整、大布局。进军亚洲市场成为发达国家摆脱危机,抢占新时代产业竞争制高点的主导战略。

  跨国公司挺进亚洲,不仅获得了巨额红利,也开始改变全球贸易投资结构。2010年1月27日,日本财务省发表的贸易统计称,2009年12月,日本对亚洲出口恢复到危机前峰值的86% ,而对美国出口仅恢复到62% ,对欧洲为61% ,日本的贸易投资结构呈现划时代的变化。而从跨太平洋集装箱的运量与去向上,也不难看出亚太地区的贸易结构新动向。据日本海事中心发表的统计,从亚洲输往美国的集装箱在持续减少,而从美国输往亚洲的集装箱连续增加,如2009年9月,美国输往中国的集装箱数量增加16% ,连续7个月超过上年水平。

  国债危机暴露日美欧政策失衡

  文章分析,在世界经济震荡复苏的同时,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财政破绽日益显露,潜藏“政府危机”。 金融危机后,为应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 刺激经济回升,美欧日相继采取扩张财政、放松金融的“战时措施”,尤其是为应对失业率上升带来的政治、社会压力,各国持续实施积极的“雇佣对策”。其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债台高筑,央行资产膨胀,公共风险上升。据美国议会预算局1月26日发表的“财政预测”显示, 2010 会计年度(09年 10 月— 10年9 月),美国的财政赤字将高达1.349万亿美元,约占GDP的9.2% 。近期,日本的政府债务也高攀 871万亿日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 1.7倍。近期,标准普尔和穆迪等评级公司相继下调了日本和美国国债的“评级预期”。欧洲方面,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各国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国债危机,引发大规模的罢工浪潮。

  而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企业利润大幅回升的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低迷,内需紧缩,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如近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称,2010年每月新增雇佣可达 9.6万人,但失业率仍将高居 10% 不动;日本、欧洲的失业率也难有明显改善。这表明发达国家的经济对策依然没有摆脱注重全球市场竞争,忽视经济发展均衡;注重大金融、大产业资本利益,忽视经济与社会基本均衡的倾向。由此,仅仅依赖新兴市场国家的努力,世界经济恐很难摆脱颠簸震动的失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