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尝试开启平衡全球经济新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0-07-06 09:00:26  


中国货币和汇率政策的目标,应当是建立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树立可信的低通胀目标。
  中评社北京7月6日讯/经济结构调整与防止世界经济总需求过度萎缩,是全球金融危机下世界各国主要致力解决的两大问题。前者即所谓的世界经济再平衡,意味着贸易逆差国家要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而盈余国家则降低储蓄扩大消费。对于后者,各国相继出台各种刺激性财政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以及维持世界贸易。时至现在,两个问题上都有所进展,但并非决定性的。

  上海证券报发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光磊文章分析,从结构调整上看,虽然2009年美国居民储蓄率由危机前的负值大幅上升了8个百分点,但是联邦赤字却由危机前占GDP的40%上升到80%,未来几年的财政状况将持续恶化,并且欧元区、英国及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同样债台高筑。债务只是由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进行了转移,再平衡的过程并没有结束。从扩张总需求上看,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效果立竿见影。2009年全球股票、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全体上涨,新的通货膨胀压力若隐若现。

  但是这种经济复苏的格局高度不均衡且脆弱。例如在中国、巴西、印度等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较好的财政状况和刺激政策的快速传导机制,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化明显,通胀率也已出现大幅上升的迹象,政府不得不出台紧缩的政策控制投资以抑制总需求的扩张。而主要发达经济体欧元区、美国和日本2009年度核心通胀率仅为0.9%、0.7%和-1.6%。2010年欧元区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的失业状况和通胀形势也未能有根本转机,广义货币供应增速缓慢,年内通缩的预期不断增强,美联储仍将在相当时期内维持零利率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今人不解的是,美联储的零利率和过度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仅仅造成一轮全球资产价格的膨胀,大规模流动性的释放并未产生美国国内的通胀预期。有人将姗姗未来的恶性通胀的警告,喻为“在诺亚方舟的救生船上拉响了火警”。这种现象看似难以理解,但是仔细想来却符合经济学直觉。通货膨胀目的在于货币贬值,改善美国国内资产负债表状况,但是,美国的债权人并不在国界之内,主要是其他贸易盈余国家,在名义汇率盯住的情况下,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使得美元不会贬值。相反,要促使实际汇率调整,降低美元购买力,只能通过调整物价水平,即盈余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美国出现持续的通货紧缩。所以,现在世人观察到的现象就是,这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看似矛盾的结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