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王缉思:中国大战略求索

http://www.CRNTT.com   2011-03-02 09:46:19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
  中评社北京3月2日讯/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极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希望怎样的国际秩序?中国外交事务的目标和准则是什么?一个崛起的中国该如何与其他国家互动?中国到底是否拥有自己的大战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今撰文“中国大战略求索”: 

  任何国家的大战略都必须至少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该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哪些外部力量对其构成威胁?为保障本国安全,该国领导人应当做些什么?当前,对于中国是否拥有自己的大战略仍无定论。一方面,在过去的大约三十年中,中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显现了非同寻常的连贯性,并与国内事务的重大关切保持着密切协调。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至今尚未发布任何全面阐述本国战略目标和实施之道的官方文件。

  近年来,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大幅增长,其增长幅度甚至远远超出了中国领导人的估计。在自身地位获得提升的基础上,中国的国际行为已经变得日益强势。对于国际社会来说,理解中国的战略思维,并试图预测其战略思维将如何根据本国利益和领导人愿景而改变,尤显必要。

内忧外患

  中国领导人在看待本国历史时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对外部威胁引发国内动乱一直相当敏感。自古以来,中国的当权者经常在内部叛乱和外部侵略的双重打击下被赶下台。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攻陷都城北京,同时满族人在明朝将领配合之下由北方入侵,导致明朝于1644年灭亡。大约三个世纪之后,满清王朝也是在一系列内乱和西方及日本军队的外侵双重打击之下灭亡。中国国内革命在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鼓舞与支援下,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那时以来,对内部动乱的担忧仍然在中国萦绕。1949-1976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政府从未正式使用“国家利益”这一概念来勾勒自己的战略目标。但很明显,决定当时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是政治和军事安全利益,而这些利益通常又受到诸如“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意识形态原则的框限。那一时期的中国战略思维承袭了列宁主义传统,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政治阵营,即主要敌人、次要敌人、潜在盟友和革命力量。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将苏联和美国视为中国的主要外部威胁,而内部威胁则相应地来自亲苏的“修正主义分子”和亲美的“阶级敌人”。因此,坚持不懈地同颠覆中共领导或改变国家政治色彩的国内外阴谋进行斗争,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毛的对外政策据称代表“国际无产阶级”而非中国自身利益,加之中国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基本与外部世界相隔绝,北京并没有什么系统的大战略可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