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五年内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9:54:46  


 
  张良图

  观察

  道德焦虑的体现

  “量产小孝子”之所以遭到质疑,这是因为,孝道作为一种优秀的道德文化,具有多重性质特点,第一,孝道与其他道德品质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和个人的本性有关,可说是一种天性;第二,孝道并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评定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培养方法和标准;第三,孝道的宣传和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很难通过准确的时间来进行量化,所“生产”出来的所谓“孝子”也很难用确切的数字来量化;第四,究竟该把哪些孩子作为百万孝子的培养对象?那些没被选中当作孝子培养对象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是孝子甚至是逆子?会不会给那些被培养的孩子带来道德优越感、而给那些未被培养的孩子带来道德自卑感?我想,这才是这项培养孝子的工程计划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当然,不能否认有关部门开展这项活动的良好初衷,但毫无疑问,这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一种道德焦虑。毋庸讳言,全社会范围内的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课题,而孝道则是滑坡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让人们感到心灵痛楚的道德。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道德焦虑意识,才促成了这个“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然而,孝道的培养针对的是人们灵魂的锻造和升华,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孝亲敬老的风气和氛围,青少年必须在这种风气和氛围中耳濡目染和得到引领。只对特定的孩子进行培养、而忽视对全社会进行整体提升的所谓“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算得上一种缘木求鱼之举。

  李先梓

  评判

  培养孝子“功夫在孝外”

  对于今天中国的父子关系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子身上,而是在父身上。当我们感慨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时,其实源头是父母不懂父母之道。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是慈父,对孩子横眉怒眼也不是慈父,对孩子言听计从还不是慈父。真正的慈父,应该聆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心灵,顺应孩子的心愿。对于父母来说,一旦把孩子当成工具,那就必然扭曲了纯洁的父子关系,这时,孝与不孝其实已经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孝的问题,看似在子,实则在父,这就叫“功夫在孝外”。因此,培养孝子不妨从培养慈父开始。而且大孝无痕,“学而优则孝”的背后其实是“心而优则孝”。对于孩子来说,孝作为一种素质,与健全的心灵、健美的人格、健全的责任紧密相连。只有把功夫下在孝外,才能够让孩子“心而优”。最怕的是那种针对孩子的灌输式孝道,会形成严重的心灵枷锁,如最后一根稻草般压垮孩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