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三方面客观看待中国经济减速

http://www.CRNTT.com   2012-03-12 08:35:19  


 
  内部因素制约要求中国经济增长适当回调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在过去的30年,利用廉价生产要素优势,粗放式工业发展策略以及坚持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激励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发展,实现了长达30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奇迹。然而这一增长机制随着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加速,逐步受到挑战。要素价格重估、成本正常化、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的加快,使得低成本竞争和粗放式经营的工业化机制不可持续的特性凸显出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到了必须调整的关口。

  从资源约束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难度增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明显强化等。从保持经济高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看,中国经济面临的约束更为严峻。中国过去30多年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提升了中国国力和人民生活,也带来了结构压力,外部冲击、结构转换摩擦、市场机制不完全、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社会压力等,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体制、增长方式调整必然带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

  首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工业技术含量,同时强调工业化的可持续性;其次,城镇化向多元化协调型发展。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并弱化传统的城市就业市场的二元分割制度,城镇化建设开始注重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的节约型使用以及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上;再次,政府主导转向市场配置资源。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更具有弹性空间,为政策运用提供体制空间。

  外部环境动荡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

  文章分析,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二战以后的25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5%;上个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到90年代末,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只有3%左右;进入新世纪到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又恢复了强劲的增长,2000-2007年,全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12%,而2004-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91%。全球经济2010年的增长水平预计为3%,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滞胀时期的水平。

  尽管2011年之后的增速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达到危机之前的水平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进行调整,世界经济会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期,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其潜在增长率都会下降一到两个百分点,这种态势可能会维持在整个“十二五”期间。

  考虑到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汇率的挑战,美元、欧元震荡将带来换汇成本和汇率风险上升;其次是游资挑战,国际资本在新的资产组合过程中,会增加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中高收益投资比例,这对中国外汇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甚至大宗商品所构成的要素市场价格稳定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再次是贸易摩擦,由于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调整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将呈加剧之势。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仍有50%左右,依然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一旦遇到外需收紧,冲击会比我们预料得要快,外需的持续恶化必然导致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

  尽管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着诸多约束,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但是未来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