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学生为何要恶搞杜甫?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13:26:31  


杜甫“很忙”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讯/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被恶搞的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成了海盗路飞、宠物小精灵、火影忍者……以致遭到杜甫草堂的强烈不满,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也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那么,学生为何要恶搞杜甫?舆论各有解读。

学生为何要恶搞杜甫

  2012年03月26日08:46四川在线 王学进 评论作者

  最近一组题为“杜甫很忙”的学生恶搞杜甫的涂鸦之作火遍了网络:老杜时而成为送水工、机枪男,时而又变成各种动漫形象,海盗路飞、宠物小精灵、火影忍者……喜感十足。此类涂鸦触动了众多网友的记忆,他们也纷纷加入了恶搞行列。对此,杜甫草堂很不爽,认为这是对杜甫的一种亵渎。(3月25日大洋网)

  恶搞杜甫的涂鸦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遭致杜甫草堂的强烈不满,除了与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外,还因为此类恶搞并不像很多成年人在学生时代给书上的人物戴副眼镜或加撮胡子那么简单,而是玩起了“穿越”,恶搞得过分了。譬如那幅杜甫怀抱一美女的涂鸦之作确有亵渎诗圣之嫌,看了令人不爽。

  但在浏览了多幅学生的涂鸦之作后,我发现了一个比亵渎诗圣更值得关注的节点,即这些恶搞都集中在教材所选的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所附的插图上。画家蒋兆和创作的这幅《杜甫像》非常传神: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风略抬头,面带沧桑,与诗中传达的深广忧愤、忧国忧民的主旨意境十分匹配。

  如果不带任何偏见,直观地看待这组诗画配,读者当会被其中传达的荒寒、孤愁但仍怀抱一腔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感动,而且教师在教学此诗时,也会将教学重点落实在这点上,但可悲的是,学生对此无动于衷,不但无法感受诗中悲苦落寞的意境,反而从中收获了一份快感。此种反差说明了什么?

  排除这种解释:高中生涉世未深,未能具备体察老杜沉郁顿挫、忧愤深广的诗风的生活经历和感情基础,我的解释是,现今中学生的心灵早已被应试教育折磨得迟钝、麻木,失去感受人间苦难的能力了。

  具体而言,学生恶搞杜甫基于两种心理:一是释放压力。他们在穷尽想象恶搞杜甫的过程中,无疑能体会到一种精神放松和愉悦,这有助于减轻和释放应试教育带来的精神压力。二是发泄对杜甫的不满。我查过课文练习和教案,都有背诵全诗的要求。如杜甫、李白、鲁迅等“特别忙”,因为他们的诗文均是考试课文,不但出现频率高,而且都要求“全文背诵”,让学生恨得“咬牙切齿”。 这不,为了“发泄”多年背书的“怨恨”,同学们毫不手软地给杜甫画了一个考试“死当”(不及格),并附送诗两句“考前全没背,暑假来相会”。

  必须指出,学生们恨杜甫只是表象,他们真正痛恨的是机械的授课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功利教育。当学生们尚未摆正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朗诵体会《登高》此类经典作品之前,老师就将考试要求布置给学生,将一篇美文当做敲门砖传递给学生,学生哪能不犯恶呢?问题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现行的考试要求,老师不能不这样做:将所有入选的重点课文作为试题例子来教。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感受文本的能力,心灵变得越来越粗糙和麻木,不但无法体会文本的美感,甚至会从《登高》这样抒写大悲痛的诗文中读出喜感,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从中,我再次确认一点:一切向分数看的功利教育再不能继续下去了,当务之急是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增设公民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从培养学生正常感知人间苦难和喜乐的人文情怀入手,引导他们去关注现实、体察民瘼,做一个心系苍生的现代公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