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陈平原:如何建立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2-05-17 12:12:17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讯/“如何建立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让愿意在国内好大学念书的好学生感觉大有奔头,值得为之焚膏继晷,这是个大问题。”此间中国青年报昨天登载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的文章“如何建立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

  办大学,借鉴国外容易,坚守自家特点反而更难。去年春天,清华大学轰轰烈烈地庆祝百年华诞,我未能免俗,应邀撰写了一则小文,不过,唱的基本上是反调。此文大意是:“走向国际”,并不一定就是“迈向一流”。二者之间,确实有某种联系,但绝非同步,有时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若讲独立性与自信心,中国学界不但没有进步,还在倒退。

  我们是否过于委曲求全,乃至丧失了自家立场与根基?

  依我浅见,大学的一大特点,在于需要“接地气”,无法像工厂那样,引进整套设备;即便顺利引进,组装起来后,也很容易隔三差五出毛病。有感于此,对眼下铺天盖地、不容置疑的“国际化”论述,我颇为担忧。比如,以下几个口号,在我看来属于认识上的“误区”,有澄清的必要。

  第一个误区:办大学就是要“与国际接轨”。可国外著名的大学并非只有一个模式,那么到底要用哪个“轨”,怎么“接”?认真学习当然可以,也很应该;但“接轨说”误尽苍生。某大学校长主持汉学家大会,说“我们也要办一流的汉学系”。初听此言,啼笑皆非本国语言文学研究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岂能同日而语!不过,这位校长并不美丽的“误会”,倒是说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今天的中国大学,正亦步亦趋地复制美国大学的模样。举个例子,几乎所有中国大学都在奖励用英文发表论文,理科迷信SCI,文科推崇SSCI或A&HCI;聘任教授时,格外看好欧美名牌大学出身的;至于教育行政官员,更是开口哈佛,闭口耶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