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送礼若非“刚需”,还会有“最堵周”吗?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12:25:18  


 
潘洪其:扒下公款送礼的隐身衣

  2013年09月18日06:59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潘洪其 

  中秋节、国庆节将至,公款送礼的现象较往年明显减少。但《人民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购礼品、电子支付、快递送达,购物发票可开“办公用品”、“会议费”等等,花样翻新的礼品和送礼手段,给“两节”公款送礼披上了“隐身衣”,甚至形成了灰色产业链,值得警惕。

  一个月前,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提高执纪监督的实效性、震慑力,坚决防止反弹。9月13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出通知,欢迎群众举报中秋、国庆期间违反中央关于刹住“两节”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规定的行为,并公布了相关举报电话及网站。迫于中央规定和群众监督的压力,中秋、国庆前这段时间,像以往那样直接用公款送礼的现象的确有所减少,但公款送礼披上“隐身衣”,变成网购礼品、电子支付等新形式、新花样,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不过,仔细想来又并不意外。长期以来,每当中央和上级出台一项政策规定,一些地方、单位总是“下有对策”,想方设法以各种变通手段,突破、消解上面的政策。如今,中央纪委明令禁止“两节”期间公款送月饼送礼,就面临着被一些地方、单位以网购礼品、电子支付等“对策”突破、化解的危险。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司法机关,高度重视一些地方、单位突破、化解中央禁令的新动向,针对这些地方、单位采取的“对策”,研究有效的查处办法,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其实,网购礼品、电子支付等“对策”无论多么新潮而隐蔽,其目的与传统的公款送礼手法一样,都是要将礼品、钱物送到“大人”、“贵人”手中,在具体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多少都会留下可供查证的印记。有的更会留下详细的电子证据,职能部门只要依法认真展开调查,就能发现或潜或显的蛛丝马迹,有时更能“人赃俱获”,将公款送礼行为逮个正着。

  既然媒体能够发现网购礼品、电子支付等公款送礼新花样,拥有更多调查手段和更权威调查权力的职能部门,对这些新花样一定不会陌生。接下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职能部门是对这些新花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还是严格按照中央纪委的要求,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如果职能部门工作不力,消极无为,放任这些公款送礼新花样做大、泛滥,不但会使“两节”期间公款送月饼送礼之风愈演愈烈,使各种公款送礼行为出现结构性、报复性反弹,还会让群众真切看到中央禁令如何被突破、化解的过程,从而极大地损害中央政策规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动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信任和信心。这是一个不堪设想的灾难性后果,必须以最大努力避免这样的后果。

  当务之急,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司法机关应依法采取措施,对网购礼品、电子支付公款送礼新花样严加查办,彻底扒下公款送礼的“隐身衣”,让更多非法交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那些与中央规定玩“下有对策”游戏者受到惩罚。

  从长远看,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等不正之风,有赖于继续深化财政预算、审计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等领域的改革,从根本上缓解权力过大过于集中、权力缺乏监督制约的矛盾,推动形成下级向上级、企业向政府部门无需送礼也无法送礼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