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船长逃命教师自杀 韩国国民性的两面?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2:09:56  


 
  也正因文化习性会伴随着道德认知与无形回报机制,所以它会被奉若圭臬。姜某自缢,内含着这种文化习性驱动;而贪生怕死的船长逃生后,也会被一个社会所推崇的荣誉感和相反的耻感所钉牢和敲打,他自己就说,没脸见人。

  很多网民以“国民性”作为解释框架,去看待这两种行为,得出推断韩国民族文化中的共性成分。毫无疑问,沉船中的教师和船长、船员同为一个族群,会受到相同的文化习性的浸染,但做出迥异的行为选择,说到底,还在于文化习性的“密度分布不均”有关: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谁也没法保证,他们都处在一个道德水平线上——尽管韩国的耻感文化确实浓郁。

  从职业来说,韩国教师的职业伦理要求一直很高,对文化习性的获得也很强调“一日三省吾身”,所以会在教师群体中普遍体现先人后己的行为方式。尽管不能说韩国的船员职业伦理的培育层次较低,但具体到个人,文化习性的获得并不一致,如船长李俊锡在海难时未具备应有的职业伦理准则,可能有其轮船公司的责任,也有可能源于个性中的消极成分。

  说到底,船长逃命和教师自杀,不能完全归结到“国民性”上面,更应被看作人性的两面。这起悲剧,确实内蕴了不少“民族的”因素,但也为审视人性与文化习性的繁复,提供了一个沉重切口。

  2014年04月20日07:52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船长逃命和教师自杀,韩国“国民性”的两面?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