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防范信用风险上升不应止于降息

http://www.CRNTT.com   2014-11-25 09:14:24  


  中评社北京11月25日讯/随着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信用风险持续上升。11月21日,人民银行两年来首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反映出货币政策已开始进行防范金融风险升级的调整。

  实际信用风险上升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文章分析,根据银监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6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6%,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201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余额为63.3万亿元,占比为96.05%;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8万亿元,占比为2.79%。

  如果只从上述数据看,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似乎不特别令人担忧。无论是与国内早期还是和其他国家银行业相比,1.16%的不良率都算得上是相当温和的水平。但若做一些结构和动态上的分析,情况可能就不那么乐观。

  首先,不良贷款数据本身或被低估。在监管当局严控风险,以及绩效考核与资产质量高度挂钩的现实条件下,银行有一定粉饰资产质量的动机。由于五级分类方法存在模糊性,在实践中一些事实上已经形成风险的瑕疵贷款如逾期90天以内并未被计入不良贷款,而是被暂时归入关注类贷款。从可获得的数据看,2014年以来银行业关注类贷款占比从一季度末的2.5%上升到了三季度末的2.79%。此外,实际操作中也有通过展期将原本可能发生的风险往后推移,从而将其暂时掩盖的情况。还需要指出的是,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只涉及商业银行,并不包含超过2000家仍未改制的信用社,这些机构的资产质量一般会低于商业银行。综合以上因素推测,目前的不良率数据或许被低估。

  其次,局部地区和行业风险相对突出。在整体风险依然可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企业破产、跑路的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小微企业领域,由于银行大量使用联保贷款制度,一家企业违约很容易产生连带负面效应,造成风险扩散和上升。目前,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小微企业,信贷领域风险状况尤值得警惕。更令人担忧的是,随风险成本显着上升,部分地区的银企关系明显恶化,这愈加强化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短期内难有根本性解决之道。

  第三,信用风险持续上升且有加速迹象。2011年9月末至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2个季度“双升”,不良贷款率从0.9%提高到了1.16%,不良贷款余额则从4078亿元上升至目前的7669亿元。从变化率来看,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在过去三年中基本都维持在15%以上,去年三季度以来则超过20%,且逐季加快,今年三季度的同比增速达到了36%。此外,不良贷款环比增速从去年三季度以来也在迅速上升,从4%左右上升到了10%以上。如果考虑到今年以来,银行业普遍加大了坏账核销力度根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约709.93亿元。如果将这部分坏账计入,经调整后的增速会更高。

  总体来看,尽管银行业整体的信用风险仍在可承受的范围。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远未结束,不良贷款持续上升趋势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扭转。预计在未来一两年中,银行业将继续受到利率市朝和坏账损失双重夹击,压力与挑战与日俱增。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