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破局东北经济三大路径: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15-11-29 07:57:28  


促进东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对于东北,而且对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也十分重要而紧迫。
  中评社北京11月29日电/最近有媒体报道东北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名最后,并把原因归结于长期人口外流和负增长。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研究室刘佳骏文章认为,但即使东北地区因自然条件或人口结构问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不足与人口总量增长下降,若经济发展形势好、活力强,也会导致外来人口向东北地区集聚,不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人口总量的下降。所以,把东北地区经济放缓归因为人口下降,这是一种因果倒置的判断和分析。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原因,不是因为人口减少,而是因为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结构转型升级缓慢,技术创新不足,产业缺乏竞争力,产业布局不合理,后续产业发展不足,就业机会不充分,劳动力供大于求,才导致人口外流。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12年来,东北振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老工业基地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上半年辽、吉、黑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2.6%、6.1%和5.1%,仍处于低位。如果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将有可能传导影响到就业和民生领域,也会损及过去十年振兴的根基。促进东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对于东北,而且对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也十分重要而紧迫。

  文章分析,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与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活力不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个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所占比重较高。东北三省工业以原材料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经过20多年的改造调整,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然未能有较大的改变。但近年来国内市场对于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新世纪以来以兴建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投资需求逐步放缓,使东北工业的市场遇到需求不足的矛盾。同时,由于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本中比重过高, 分布战线过长。从产业进入的角度来看,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占有高比例的重化工业大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征, 客观上进入壁垒很高, 新的所有制成分很难从产业内部独立地生长起来。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东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很不充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局面,经济缺乏活力。

  二是产业竞争能力下降,市场份额逐步萎缩。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材料与装备工业主导产品的地位相对下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钢、生铁、纯碱等传统产品在全国占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地区未能及时调整和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大量传统优势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市场份额逐步萎缩。东北的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在前一阶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缺乏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做支撑的发展后劲,与德国、日本、韩国的同类产业相比,缺乏国际竞争力。东北工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与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集聚效益差。东北经济从总体上看,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东、西、北有些地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要完成工业化阶段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北与全国中东部地区相比,仍属于地广人稀的区域,产业与土地潜力很大,尤其是其东部、北部和西部地区, 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从东北整体来看,多数产业仅仅有集聚的趋势,集聚效益较差。地理上的分散使企业之间缺乏彼此协作的空间基础,难以满足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产业难以形成集成化和模块化,制约了整个东北地区产业的发展。

  四是矿产资源产业加工度低,资源面临枯竭,缺乏后续替代产业。东北地区石化、有色金属和建材工业原料资源丰富,但普遍存在加工深度不够的状况,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如石化工业,原油开采、原油加工和乙烯产业与后续产业的结合程度不高,深加工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较慢。近年来,东北部分重点地区的矿产资源(如煤矿、森林)已经完全枯竭或濒临枯竭, 面临着必须全面转产的局面。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以黑龙江省为例, 省内几大自然资源优势如油田、煤炭、森林等, 正在迅速弱化乃至消失。

  文章表示,针对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未来东北发展应重点突破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落实对东北的重大政策文件,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东北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东北地区骨干企业多等优势,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大力推动单一结构地区(城市)的发展转型,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是要以加速城市化为抓手,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步集聚人气。通过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有序转变,加大对东北地区非竞争性行业的支持力度,包括铁路、公路、水利、城市管网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等惠及民生的重点领域,为促进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借助建立城市化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互动的调控体系保障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发挥城市化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载体及动力推动作用。

  三是重塑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优化东北地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调大城市地域、经济类型区、生态环境整治区、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地域划分,结构体系建立,区域功能定位,运行机制与方式的选择,将大城市地域、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作为东北地区重点建设的经济地域,增强大城市地域的增长极核空间扩散作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兴产业发展拉动作用,边境经济合作区对外开放及国际经济合作增长极作用。

  东北工业再振兴,要避免过度依赖资源密集型工业,导致制造业调整升级滞后,缺乏国际竞争力。要学习和借鉴韩国的有益经验。东北的资源条件比韩国优越,重化工业结构与韩国相类似,韩国能够做到的,东北也应当树立信心,努力赶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