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重磅专访:李义虎谈台湾政治新态势

http://www.CRNTT.com   2020-02-11 00:03:38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韩流”为何能够掀起如此巨大的政治对冲的漩涡?它对今后岛内政局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义虎:这主要在于:第一,从2018年“九合一”选举到这次“二合一”选举,“韩流”的两次出现绝非偶然。从这次韩国瑜的场子看,“韩流”掀起的对冲程度也并不低,选举态势已非五五波,但又看似五五波。几场大规模造势活动对蔡英文选情产生了实质威胁,使民进党继续执政之路遇到劲敌。“韩流”之所以能掀起政治对冲的巨大漩涡,在相当意义上,是韩国瑜阵营确实利用了一直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韩流”所产生的对冲效应,反映了岛内社会普遍存在(不是个别存在)的矛盾、裂痕、伤痛是真实的,如阶级、世代、地域、南北、族群、政党、蓝绿、认同等,还有庶民与精英、经济与政治、两岸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多方面的矛盾交叉互动、复杂多元,叠加博弈,使台湾社会处在问题丛生、前途茫然的状态。每一次选举都是矛盾集中爆发与直接对撞的过程,都会经历一次社会撕裂的巨大阵痛。韩国瑜以所谓“劳苦大众”、“庶民阶层”代言人自居,一句“台湾安全,人民有钱”也吸引了众多民众;“韩流”并不是韩国瑜个人的运动,而是一场社会运动。反蔡联盟、庶民运动是突破蓝绿界限的,是各种民怨、不满的大集合,它显示出的一定气势,有反映着人心向背的一面,有反映人心思变的一面。当然,“韩流”的对冲没能导致蔡英文落选,在对冲力度上也没能最终冲破蓝绿政治结构,但它仍然是一种政治存在、政治现实,也是另一种政治结构。今后,它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缺乏号召人物、缺乏组织条件(是否还有号召人物、组织条件),还有能否与其他社会势力结合,如搭建蓝白组合。

  第二,“韩流”恰恰反映了台湾政治中确实存在政治泛化的背景。显然,政治泛化是“韩流”兴起的重要社会条件,泛化力量对蓝绿政治的突破与超越给“韩流”提供了得以发展成势的历史机会。韩国瑜没能最终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明显的是缺少经济蓝知识蓝精英蓝的稳定支持,未能获得年轻选民的认同,国民党整体的不团结(包括党内初选开局不利),以及赵少康喊话的弃保效应并未发生(来得太晚,都是快闪,也不可能发生)等等。但是,“韩流”本身是跨蓝绿的,除了蓝营支持者外,“韩粉”中很多是中下层民众,也就是庶民。它在趋于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中能够得到中老年群体的力挺,也是难得的。甚至可以说,韩国瑜获得的支持除了国民党和蓝营的基本盘外,肯定在泛化力量范围内赢得了支持者。反蔡联盟是突破蓝绿界限的,是各种民怨、不满的大集合、虽有临时性质,但还是可能在选举、日常政治运作中起作用的。这就说明,今后“韩流”(如果还有)仅仅依靠国民党的支持或蓝营的支持是不够的,它需要在泛化的群体中找到更多支持者,在政治泛化中的其他政治力量或政治人物那里找到盟友。

  第三,这自然提示人们,蔡英文胜选赢得了好看的面子,却并未解决台湾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并没有化解民间的疾苦和怨气,甚至很多问题见不到解决前景。长期孕育在台湾社会内里的阶级、世代、地域、政党、族群等诸多矛盾,近年来不断发酵激化,是台湾社会真正的“灰犀牛”,在蔡英文连任后仍可预期无法一一解决。蔡高唱的“主权”、“安全”、“价值观”,容易在选举时发挥吸票作用,但不能当饭吃,大多数人还是得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台湾报纸在选后即发表评论说,“天然独”终将在“闷经济”的苦果中觉醒。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所提到的诸多社会矛盾,若有哪个矛盾激化并进一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就会激起久已存在的政治对冲效应,从而影响到台湾政局的走向。

  因此,台湾政治并不是铁板一块,对于岛内政治的继续演化,要全面辩证地看,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并不要以为这样的选举结果就框定了今后的政局走向,不仅要看到蔡英文狂胜的一面,也要看到与其如影随形的政治对冲效应。在选后回归经济面、民生面、公共生活后,社会矛盾如何发酵,政治对冲效应就有可能如何酝酿。在此情形下,蓝绿政治版图的挪移,极化与泛化的并存,经济与政治来回拉扯,民意流变的续章,都值得继续观察。特别是,“韩流”所代表的政治对冲效应仍然存在且将继续演化,因为这是一种结构,而不是偶见的现象。这里面就有矛盾、有变化、有机会。既无理由过分乐观,也无理由过分悲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