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电/6月14日,中国5月宏观经济数据如期落地。CPI5.5%的同比涨幅与此前路透社发布的数据(5.4%)相差无几;与彭博社的预测数据(5.5%)更是分毫不差。数据“章鱼哥”再次大显神通,引发一个深层问题——究竟是谁在向境外通讯社泄密?在近年来还没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不断发生“未卜先知”的情况下,数据反腐已成为反腐败的新课题,对于保密制度,我们该作何反思? …【详细】
在国家统计局将按计划于6月14日公布5月份中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前,和以往一样,5月CPI等核心数据这之前已经在网络上频频疑似提前“走光”。 有关专家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建设和舆情监控,对屡屡命中的“神算子”予以调查,切断数据泄露的黑手。 【核心网事】5月数据再引网络集中“走光” 6月8日,路透社再次抢先发布我国经济数据,预测 …【详细】
当泄露从一个小概率事件发展成一种越来越经常的尴尬时,其实也在提醒相关部门,宏观经济数据面临的“走光风险”,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时候了。 如果你问机构券商明天的股市是涨是跌,他们的预测可能很没谱。但你要问下个月的CPI是多少,他们的预计却可能很“靠谱”。近年来,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总是摆脱不了疑似提前“走光”的尴尬。就连万里之外的路透社,自2008年以来竟然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 …【详细】
6月8日,路透社再次抢先发布我国经济数据,预测中国5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5.4%。彭博也发布称,经济学家预测显示,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为5.5%。而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另有四家国内外证券机构对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也为5.5%,三家机构对5月PPI预测为同比增6.4%。 而上周五A股在最后一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意外”地大幅反弹、上证综指迅速上涨30余点也被网民看做是“ …【详细】
就物价指数等宏观数据进行调查,并抢先于国家统计局之前公布数据,已成为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媒体及相关机构的 “例行公事”。在这一“公事”上,路透社对数据“预测”的精确度,令人惊叹。记者收集2008年以来的数据发现,路透社已经累计7次精确“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 CPI数据2年7次“被发布”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8年开始,路透社多次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准确预测CPI等宏 …【详细】
提前获得宏观经济数据究竟如何从中渔利,这一“潜规则”日前终于被揭开一角。在3月底,有宏观部门的涉及人员相继落马。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一些人员已经相继离岗。直到6月4日晚间,被涉传闻的有关部门还没有对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做出官方正面回应。但有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这是相关部门所实施的针对经济数据泄露情况的跨部门调查所牵出的事件,调查已进行数月。 1 惊人预测力从何来 …【详细】
经济数据和重大政策出台的频频泄密,其根源在于经济金融生态圈的整体恶化。无论是CPI、新增贷款等关键数据,还是央行的历次货币政策调整,乃至四万亿刺激计划出台之前,消息灵通人士都得以提前获知。 又到月中,宏观经济数据发布时间将至。受近期央行和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因为数据提前泄密而遭受调查的影响,5月经济数据的保密性看起来稍微好了一些。 随着数只公务员 “小鱼”的落马,早就应该重点 …【详细】
在国家统计局将按计划于6月14日公布5月份中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前夜,外电的“章鱼帝”式预测被热议。 6月13日,人民网经济频道以《路透社回应7次精准预测中国CPI 最新一次改变来源》为题指出,“有媒体日前爆料称,央行和国家统计局有官员因涉嫌提前泄露宏观经济数据,在今年三四月份间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另有媒体指出,仅路透社就曾在近两年中,7次精确‘预测’到中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详细】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5%。虽然这一数字创下过去34个月新高,不过鉴于环比增幅维持在0.1%,与上月持平,这可能意味着今年以来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5月物价保持高位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1.7%,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其中, …【详细】
央行和国家统计局有官员因涉嫌提前泄露宏观经济数据而被处理一事,日前被媒体曝光。 有媒体报道,今年三四月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与央行研究局一名副研究员分别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迄今仍未回办公室。据悉,该二人被调查的原因是涉嫌提前泄露宏观经济数据并从中获益。 宏观经济数据泄密祸国殃民 包括CPI、PPI在内的宏观经济数据是影响金融产品价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有媒体将宏观 …【详细】
尽管国家关于经济数据保密有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在内的多部法律作为依据,但每个月重要的经济数据如CPI、贷款余额等市场敏感数据还是被“猜”或被“分析”出来。 著名律师、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海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泄漏经济数据从法律上来讲应该是一种犯罪行为,但由于在实际的处罚过程中对相关人经济数据泄露危害的举证较为困难,对违法泄 …【详细】
尽管无从得知今日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的CPI等统计数据是否再次泄密,但是与以往一样,仍然可以拿路透社等国内外媒体所作出的CPI数据预测作为参照。 本月8日,在过去两年中曾七次精准预测即将出炉的中国CPI增幅数据的英国路透中文网,再次公布了它对5月中国CPI增幅的预测数据,即“中国5月CPI预计较上年同期上涨5.4%。” 与此同时,过去2年的资料和报道也显示,中国CPI数据泄密 …【详细】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发的经济数据屡屡被某些媒体、机构、人士提前精确“预测”。仅2008年以来,路透社就累计7次精准“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主要经济数据,与外媒此前的报道也基本吻合。这到底是他们的预测能力超过“章鱼哥”,还是统计数据提前泄密?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据国家统计局介绍,经济数据在正式发布以前,会被提前提供给相关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和领导层 …【详细】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今日回应“数据提前泄露”的问题时表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工作人员因涉嫌泄密正在接受司法调查。他同时还表示,5月份数据被有些机构猜对了,并不是数据泄露。(6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此前,国内CPI统计数据多次被国外相关机构精确无比地“猜中”,如有媒体指出,仅路透社就曾在近两年中七次精确“预测”到中国的CPI增幅。路透社表示,调查是路透社自己做的,是很透明的一个调查 …【详细】
对于经济数据提前泄密,社会公众有足够理由认为,这样的重要经济数据提前泄露所形成的信息不对称态势,在结果上不但会导致市场不公平,而且在背后还可能存在腐败官员“老鼠仓”。 首先就反腐败的要求衡量,众所周知,行政部门相关宏观经济数据,作为一种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并由公权部门及其相关官员掌握的重要经济数据。由于其本身就有着重要的宏观决策与市场参考价值与经济价值。 所以,在此前提下 …【详细】
物流业“国八条”出台还不到一周,6月14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召开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电视电话会宣布,6月20日起,用一年左右时间,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坚决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项目,取消间距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点),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其实,公路“三乱”已不是新问题,为了治理乱设站卡、乱收费、乱罚款 …【详细】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