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

中美建交45年 王栋谈美大选与中方应对

2024-11-04 00:24:28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王栋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罗方玲摄)
中评社记者对话王栋教授(中评社 罗方玲摄)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郭至君 实习记者 罗方玲)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日前,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王栋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深度专访,谈及马上要投票的美国大选以及两位候选人的各自特色。另外,王栋也谈到了美国对华认知作战以及中方如何应对的议题。王栋认为,这一次大选是本世纪最激烈的美国大选,无论哪一位候选人都可能是以微弱优势胜出。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美国总统选举已经开启提前投票,美媒分析文章指,今年的总统选举是“本世纪以来最势均力敌”的一场,投票即将进行,您认为目前来看,谁更具有竞争力一些?
  
  王栋:2024年美国大选,的确是本世纪最激烈的美国竞选,也是“本世纪以来最势均力敌”的一场竞选。目前离大选只剩下不到一周时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七大摇摆州的厮杀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从民调来看,难解难分。两位候选人都各有优势,但也各有劣势。无论此次谁胜选,最后很可能都是仅以微弱优势胜出。

  一方面,贺锦丽占据女性、黑人、检察官经历、现任副总统等政治优势,在与特朗普的首轮辩论后就吸引大量竞选资金,远超特朗普吸引的资金,在政策议程上支持女性堕胎权、支持LGPTQ等少数身份群体、关注医疗与就业等民生问题,这使她能够吸引很大一部分民主党的“铁粉”和一大部分历来亲民主党的中间派选民。但是,由于作为现任副总统,背负着美国在哈以冲突中明显偏袒以色列的包袱,引发国内大量穆斯林移民群体的不满,尤其在同情巴勒斯坦的青年群体中,可能会失去一部分选票。

  另一方面,前总统特朗普则官司缠身,受到两次弹劾,因为反堕胎、反移民、禁穆等言论在女性、穆斯林移民群体中声誉不佳,也受到众多反对。尽管特朗普实现了共和党的“特朗普化”,拥有大批狂热支持者,但要在决定胜局的关键摇摆州不再重蹈覆辙,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民主党人主政的州,邮寄选票问题有可能成为特朗普的阿基里斯之踵。尽管如此,特朗普两度被刺杀都能幸免,被一些宗教虔诚者解读为“天选之人”,在边境问题、国内治安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主张仍然能够吸引许多务实理性的中间派选民。权衡下来,特朗普在摇摆州并非没有胜算。不过,近日喜剧演员克利夫在一场特朗普的大型竞选造势集会中口无遮拦,嘲笑波多黎各是“漂浮的垃圾岛”,引起全美600多万波多黎各侨民的强烈反弹和抗议,而此次大选争夺最激烈的数个摇摆州也恰恰是波多黎各侨民的聚居地。现在美国早投票已超过6000万,接近一半美国选民。此次“波多黎各事件”会不会成为近年的“十月惊奇”,成为压倒特朗普选情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很快就能看到结果。

  中评社记者:目前贺锦丽在对外政策上的表述上着墨不多,您如何看待她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是否会继承拜登政府的大方向?

  拜登自2021年执政开始,升级对“印太战略”,更加强调盟友、伙伴等小集团网路,更加注重在外交、经济、军事乃至地区治理议题上多管齐下,对华展开全方位战略竞争。若民主党在2024年大选中获胜,贺锦丽政府将继续对华战略竞争。从最近的贺锦丽表态来看,有几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首先是维护美国战后同盟体系。早在2019年接受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采访时,贺锦丽就称,“建立由国际机制、国际法和民主国家组成的共同体是美国战后最伟大的外交政策成就”。她也表示美国将信守对盟友的承诺,而美国的做法本身也将有助于增强美国的国家实力。二是关注美国的科技发展,以及与盟友的科技合作和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三则是重视应对气候变化。贺锦丽曾表达了“在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与中国合作”的意愿。贺锦丽如果胜选,其外交政策可能会在“自由国际主义”的战略框架之下,更加偏重务实一面,其对华政策相比拜登政府,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会延续拜登政府“战略竞争但不打新冷战”的路径,强调战略竞争和威慑,但避免和中国陷入新冷战。但贺锦丽在竞选中主打“美国需要新一代领导力”口号,刻意与拜登区隔,其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上不会完全“拜规哈随”,也很可能会走出自己的路。

  中评社记者:如果特朗普再胜选,您认为2.0版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潜在负面影响有哪些?

  王栋:总的来说,“特朗普2.0版”有可能比2017年的版本更具破坏力。与2017年首次执政相比,2024年参与第二次竞选的特朗普的观点并没有太大变化,然而他所处的美国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想而知,特朗普对如何利用总统行政权力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与他首次执政时期相比,目前美国面临的环境是愈演愈烈的大国战略竞争、更多区域的多场战争以及日渐脆弱的所谓美国主导下的“自由国际秩序”。普遍公认的特朗普本身情绪化、反复无常、无视规则等性格特点,意味着“特朗普2.0版”将带来一个更加推崇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美国优先”、在国际舞台更加咄咄逼人的美国。在“特朗普2.0版”时期,中美很可能将会摩擦冲突不断,甚至进入风高浪急的阶段。特朗普如胜选,未来势必举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重新发动贸易战,推动中美经济全面脱钩,限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崛起,而国际贸易体系也将受到严重破坏和削弱,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多边协定将会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政策会迫使全球供应链重组,导致中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对全球的经济增长造成更大的压力。

  中评社记者: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当中不可逾越的第一条红线,但当前民进党当局“倚武谋独”,美国执意“以武助独”的动作愈发明显,对此您如何分析?

  王栋: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玩火,对“台独”势力发出很多错误信号。特朗普政府事实上已经逐步实质性地背离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均遵守的“一个中国”政策,中美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也因之受到很大削弱。而在拜登时期,拜登政府曾多次公开宣示美国要回到“一个中国”政策,其高级官员公开表态不支持“台独”,但实际上美国仍在不断“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在拜登进入执政尾期之时,拜登政府显然希望中美关系整体是稳定的,可以顺利过渡到下一任政府。今年8月底,中美举行了新一轮的战略沟通,台湾问题是中方提及的核心关切。王毅外长在与沙利文的会晤中,指出台湾属于中国,中国必将统一。沙利文在会晤中表示,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王毅外长指出,“台独”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近日,民进党当局企图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机制来商谈有关问题,是图谋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其“台独”祸心路人皆知。因此,我们需要正告台湾当局要放弃“台独”幻想,同时面对美方,继续进行严肃的战略对话,要求美方落实自己的表态,停止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终止武装“台独”动作,支持中方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

  中评社记者:美国国会众议院日前通过一项法案,内容是在2023至2027财年每年拨款3.25亿美元、共16亿美元,用于对抗所谓的“中国恶意影响”,对此您怎么看待?

  王栋:首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拨款对抗所谓“中国恶意影响”这个事件,是美国国会中反华强硬派发起的新一轮遏华举措,本质上是美国对华的认知战、舆论战和资讯战,是维护美国在全球的话语和舆论霸权的最新体现。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焦虑和疑虑不断上升,对中国战略意图做了严重误判误读,美国将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的最主要威胁,对华采取全面战略竞争,因此对华强硬、反华成为政治正确。美国众议院的“中国周”(China Week)也是政客用来展示所谓对中国强硬的这么一种姿态,也有政治做秀的意涵在里面。因此,美国国会在换届前的各种骚动是常规操作,并不令人惊奇。

  其次,法案以对抗所谓“中国恶意影响”为名目,但这个“由头”太过宽泛和含糊不清,以至于任何中国对外交往活动都可被贴上这个标签,因此这只不过是美国国会针对中国所立的一个“口袋法案”,所谓“中国恶意影响”也只是个预先设定的“口袋罪”。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人自己推广影响就是软实力,就是推广“自由民主”,而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美国就指责中国“恶意影响”,这反映出美国的道德伪善和霸权心态。

  最后,美国国内反华鹰派以一党之私、一己之私绑架美国,扭曲美国对外政策,刻意制造中美对立,破坏中美关系稳定,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美国与其庸人自扰地担心他国所谓“恶意影响”,还不如担心本国被各种利益集团绑架。中美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两个全球性的大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关系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关乎两国、两国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福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我们希望美国战略界能够正确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期待两国能够做到彼此成就,找到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美国的对华认知作战?您认为中方应该如何应对?

  王栋:美国对华认知战是美国冷战思维的延续,是维系美国霸权的手段。美国一直是个依靠“外敌”刺激和凝聚自身团结的国家,冷战时期“外敌”是“苏联”,9/11事件之后是恐怖主义,如今则主要是中国。对华认知战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体系中的一环,也是其依靠霸权体系塑造遏华舆论的重要手段。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怎么看中国,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舆论环境和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美国对华认知战的主要目的就是塑造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其中不乏通过歪曲事实、心理造势、重塑认知的方式,丑化、贬低、抹黑中国,制造和夸大对华负面认知,从而为中国对外交往制造障碍。

  对此,中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保持战略定力。第一,要勇于破除美国的资讯、舆论和话语霸权。第二,要提高自身国际传播能力,构建新型国际传播体系,走出“有理讲不出,有理讲不清,有理传不远”的困境。第三,要以大国自信面对新挑战,以大国智慧处理新问题,反制要有理有利有节。对抗谎言和虚伪的最大武器就是真实和真诚。要坚持更好地用我们自己中国的叙事,用国际受众能够听懂的话语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使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从而形成对中国发展的理性客观的认识。

  (此专访为中评社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深度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王栋谈美国大选(中评社 罗方玲摄)
王栋在著作上签名(中评社 罗方玲摄)
王栋赠予中评社记者其著作(中评社 罗方玲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