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旧区重建也必须有改革意识
2024-12-07 09:41:41
中评社北京12月7日电/网评:旧区重建也必须有改革意识
来源:大公报 作者:郑曼晴
房委会昨日公布华富邨以及彩虹邨重建计划的最新动向,其中华富邨由于南港岛线(西段)采用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第三期重建可获提早6年推行。华富邨重建项目可以提早落成,无疑为居民和社会所乐见,个中关键在于放弃采用重铁而改用高架形式。特区政府房屋政策以“提速、提效、提量”为目标,就需要大胆运用新技术高科技,让重建项目尽早惠及有需要人士。而正式开始第一期清拆及迁置的彩虹邨重建计划,亦应该积极投入创新思维,才能进一步加快速度解决市民的住屋需求。
运输及物流局和路政署昨日向立法会确认南港岛线(西段)将由原有重型铁路方案,改为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因此原先华富邨华安楼及华乐楼因配合原有重铁方案而预留的土地,可以提早释放并用作迁置资源。在新安排下,当局预计可让华翠楼和华景楼的租户于2034年第二季迁入新华富邨第1期的新建接收大厦,较原有安排提早约6年。
新运输系统的投入,令重建计划可以提早落成,居民可以更早完成迁置,并享受到重建后的好处,往后其他老屋邨的重建也能提前搬上日程。当局今次决定采用的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不但能为华富邨释放出一大片土地,而且亦大大减少了南港岛线(西段)的建造成本,预计比之前大幅下降四成。这可以大大减轻港铁的营运压力,也变相缩小了票价加价的压力。可以说,这是一个多赢方案。
应用新系统、新技术到政府的不同政策,不但是全球大趋势,也是现时香港面对新挑战、解决老大难问题所必须的思维。而在旧屋邨重建这类牵涉到成千上万市民福祉的项目,就更要求当局有新作为,才能高效高质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比如之前房屋署公布的彩虹邨重建计划,居民对于这座年届60岁屋邨的生活环境可以大大改善而感到高兴,但同时又无奈于整个重建计划旷日经久,第一期耗时10年,到完全完成更要长达25年。彩虹邨大多数居民都是长者,重建完成那日对他们而言可谓遥遥无期。
旧区重建在香港、在海外也是司空见惯之事,但为何香港的重建往往需要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如果华富邨因为新运输系统得以加速推动重建,那彩虹邨又有没有可能运用新科技来加快重建落成?
现时不少国家都会采用组装合成的“积木式”建筑方法,可把施工期压缩最多一半,例如加拿大、英国等在2020年已有超过一成新建住宅项目使用组装合成技术。内地在建筑楼面中使用组装合成技术的比例,亦由2016年的5%跃增3倍至2020年的21%。国务院于2016年2月,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
使用新技术来加快重建速度
在香港,其实使用组装合成方法的房屋项目也并非没有先例。比如位于将军澳的消防处已婚人员宿舍、香港科技园公司的创新斗室,大角咀槐树街的重建项目,更是全港首个以混凝土组装合成法兴建的私人住宅项目。彩虹邨的重建,是否也可以考虑使用新技术来加快兴建速度呢?
无可否认,特区政府近年来在房屋政策上确实下了不少苦功,未来5年总体公营房屋供应量已较现届政府上任时的5年期增加约80%、过去两年当局加强监管,回收5000个涉滥用公屋单位,同时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下降了半年、全部约30000个“简约公屋”单位可于2027-28年度前落成、订立“简朴房”标准逐步取缔劣质“㓥房”等等,都是本届政府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在房屋问题上,政府必须继续急民所急,将“提速、提效、提量”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新上任的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昨日在立法会上回应议员关于南港岛线(西段)新运输系统可否提早完工时,承诺不会迟过2031年落成,并表示“你哋心急同我哋心急系一样,我心底里面嘅心急系仲心急过你哋”。这种时不我待的精神,对特区官员来说正正是现时最急切所需的思维。
旧区重建固然不能奢望一蹴而就,但当局亦应该尽最大努力正视市民合理和现实的需求。在昨日公布的彩虹邨重建计划细节中,当局依据收集到的持份者意见,作出了优化交通配套、延续小店情怀、保留文化特色、关顾住户需要等安排,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市民对政府明显有更大期望,在旧区重建上,政府无疑也需要追时间追成绩,更不能缺少改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