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总书记举旗定向 “中经会”纵深推进
2024-12-13 13:15:39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网评:总书记举旗定向 “中经会”纵深推进
来源: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会议确定了明年的9项重点任务,包括: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风向标,在世界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尤其令人关注。此次会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的政策密集,且力度很大。香港正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深刻要义,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内涵,对于“读懂中国经济”、“读懂中国”、搭乘国家发展快车,至关重要!
既积极有为,又协调一致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这一基本判断,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党中央乘风破浪的定力。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党没有被一些表象遮蔽了视线,而是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今世界,市场成为稀缺资源,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抵御风险的关键因素,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并以开放举措补链、强链。中国拥有的这些优势没有变,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趋势就不会变。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抓住了核心,触及了本质。
会议认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五个关系”涉及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供需关系、新旧动能、增量和存量、质量和总量,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因素,体现出党中央运筹帷幄、考虑长远、兼顾各方,既积极有为,又协调一致的辩证思维。
消费放首位,凸显重要性
会议在确定明年工作重点时,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提高国内消费需求”放在首位,凸显消费的重要性。
投资、出口、消费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往,中国经济在遇到外部环境不利的时候,出口受挫,主要是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比如,为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9的世界金融危机,都是以投资促增长。这一次把消费放首位,是因为内外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外部看,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明年1月上台后,大概率会对中国产品加征高关税,中美贸易战升级的风险较大,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势必减弱;从内部看,这些年来,中国在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上投资力度很大,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空间不大,而中国的消费正处于升级的关口,一方面,传统的消费需求低迷不振,另一方面,文化、旅游、教育、养老、高端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增大。同时,在消费总体低迷的背景下,居民个人存款增加。这说明,需要通过政策杠杆,激活民众的消费。
会议明确了提振消费的重点,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既致力于点燃个人的消费热情,也致力于改善消费环境,还致力于降低消费成本,多方发力,提升促消费的实效。
多举措促创新,全方位扩开放
在会议确定的明年重点工作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十分重要。措施包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等等。
中国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之后,要继续攀升,关键取决于能不能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习近平总书记讲“必须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正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落实。会议提出的这些措施,涉及到产业、资本、创业环境,是全方位发力,这些措施出台,将使中国经济长期受益。
在会议确定的明年重点工作当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备受国内外关注。措施包括: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等等。
不少人留意到,面对美国“脱钩”“断链”的威胁,中国反其道而行之,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制度型开放”成为官方报导当中的高频词。这说明,中央以战略眼光和长远角度看待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多次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扩大开放,会促进要素流动,推进创新发展,降低交易成本,造就发展机遇;扩大开放,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对未来有利。唯有开放,才有活力。这是中国开放的最大的底气!
财政金融齐发力,为经济提供强支撑
会议要求,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时候,适当负债,推进经济增长,这是许多国家惯常的做法。根据官方公开数据,2024年,中国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预计2025年赤字率将超过3%。这个指标诠释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内涵,也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
会议要求,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可以预期,明年降准降息有较大空间,这给投资者注入信心。同时,会议特别提到金融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的匹配,这体现出中央在发挥财政、金融作用的同时,注重政策的协调性、实效性。
财政和金融同时发力,为稳住楼市、股市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民生项目提供了坚强后盾,具有“放水养鱼”的作用。可以预期,明年的经济运行环境将会更加宽松,更有利于创业主体的发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说:“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
时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高度,以巨大的政治胆识、智慧和担当,为中国经济航船指明前进方向。“中国号”巨轮动力澎湃,破浪前行!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长期向好,为香港拚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注入信心和力量。“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必将在国家发展进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香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