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观察

社评:美民主党以恶化中美经贸关系争取选票

2024-05-16 00:06:06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拜登政府周二宣布大幅提高对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和先进电池,其中电动汽车征收关税高达100%。

  这标志着中美贸易战争进一步升级。同时也意味着,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之前,美国民主党总统试图以恶化中美经贸关系的方式争取选票。

  众所周知,美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为了争取产业工会支持,美国政府除了对钢铁等传统进口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之外,决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新能源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此保护美国市场和美国产业工人的就业岗位。这种出于政治利益考虑,不惜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损害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做法,必然会给美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在工业发展方面,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一种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自己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争取实现自给自足。还有一种则是继续参与国际分工,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争取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无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还是进入本世纪,后一种观点都占据上风。

  中国决策者审时度势,决定重新上马中国大型客机项目。中国政府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如今中国商用客机已经飞上蓝天。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没有外部压力,中国经济可能会持续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中国现代化会一帆风顺。但正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不断地施加压力,通过征收惩罚性关税、禁止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实施技术封锁,阻碍中美技术交流,才促使中国不得不强化自己的产业链,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系统,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技术难关,实现跨越式发展。

  或许若干年后,中国应“感谢”这一段历史。中国国内不乏崇洋媚外者,他们每到关键时刻,总是希望通过退让或者退缩,以换取美国“手下留情”。可是,残酷的事实说明,中美矛盾全面而又深刻,许多矛盾短期内无法调和。中国必须迎难而上,以大无畏的决心和勇气,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美国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中国新能源技术优于美国。

  对于美国的制裁措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一种是正面对抗,对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还一种则是革新挖潜,提高中国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事实上,中国电动交通工具,已经悄然进入美国。虽然在美国街头很少见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但是,在美国的乡村,中国电动三轮车十分畅销。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美国进口商不会大规模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因为他们需要背负沉重的惩罚性关税。可是,美国总统选举过后,只要中国电动汽车仍然具有竞争力,那么,美国进口商必然会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

  按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说法,价格降低并不意味着市场萎缩。价格降低可能意味着竞争激烈,价格降低可能预示着资源重新配置。中国出口美国新能源产品价格可能会发生改变,这是中美合作伙伴为了应对美国惩罚性关税而作出的必要调整。中国决策者一定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中国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不以相互竞争的方式压低价格。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协会关键时刻应当发挥作用,一方面鼓励成员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市场份额不会大幅度萎缩。批发改为零售、整车改为零件出口,或者与美国进口商合作,在第三方组建汽车制造工厂,向美国出口汽车。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所带来的损失。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美国之所以提出“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风头正劲。但是,中国应当居安思危。一方面充分借助于美国政府的惩罚措施,深入考察中国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系统是否经得起考验。另一方面争取抱团取暖,通过公平竞争,合法兼并,通过扩大资本规模和生产规模,提高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抵御风险的能力。只要中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中国新能源产业不会出现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局面,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就。

  最后,中美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大博弈,必须彻底批判绥靖主义、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绥靖主义者认为,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是为了保护美国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中国不防避其锋芒,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以便换取中美关系缓和。这是典型的绥靖主义。在国际新能源产品市场上,不能向后退缩,因为这是中国的正当权益,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国不是日本,不应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自己新能源产业发展计划。相反地,中国应当积极作为,采取一切可能采取措施,扩大自己的优势,迫使美国回到公平竞争的正确道路上来。

  有些人士认为,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发展的道路。但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中国新能源产业可能会昙花一现。不妨在美国的压力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可以非常坦率地说,这种思维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减少摩擦。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国放弃新能源产业,放弃数字经济,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发展权利。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心存侥幸,不能认为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会改变美国对华政策。在遏制中国发展方面,美国朝野存在普遍共识。不管中国作出怎样的让步,也不管中国采取怎样的规避措施,都不足以改变美国的立场。坚持“市场归市场”,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美国这个特殊的市场上,与美国产品竞争,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另有学者认为,历史经验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不臣服于美国的脚下。与美国对抗,没有好结果。他们主张尽快投降,以换取中美和平相处。中国一位著名学者甚至毫不隐讳地指出,投降是实现和平的最有效途径。考虑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一些著名学者发表过同样或者类似的言论,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没有被一些学者发扬光大,相反地,中国历史上的糟粕,却被中国一些著名学者封为圭臬。他们把投降主义描绘得如此温情脉脉,似乎只要中国投降,美国就会饶过中国。当年日本在美国压力下,作出一系列重大让步,结果经济长期停滞,发达经济体名不副实。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出自己公平竞争获得的市场份额,那么,中国企业将步履维艰,中国人民生活将非常艰难。坚持在斗争中求合作,中国才有希望。

  不管美国民主党政府对中国出口新能源产品增加多少关税,中国都将一如既往,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相信中国企业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实现双赢。

  中国政府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利益,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领导人访问欧洲国家,给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现在已经有许多中国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和电池制造企业在匈牙利设立工厂或者建设大型的货物仓储。这说明中国企业正在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