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图首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五特点 正当其时

2024-06-15 00:13:21
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4日上午在厦门举行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中评社 李子宁摄)
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厦门6月15日电(记者 李子宁)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4日上午在厦门举行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海峡论坛厦门市保障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办公室主任,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出席,介绍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记者会全文:

  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于6月1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正式拉开帷幕。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先生,海峡论坛厦门市保障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办公室主任,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先生,请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陈志勇先生通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筹备工作的最新情况。

  陈志勇: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作为两岸民间最大规模的交流盛会,海峡论坛历经十六载,走向碧玉年华,茁壮成长。不论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还是面临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海峡论坛从未间断,未来也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

  本届论坛的举办正当其时,有四个重要背景:一是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马英九先生一行时发表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二是去年第十五届海峡论坛,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贺信。一年来,在贺信精神指引下,两岸特别是两岸民间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势头强劲。三是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福建重大历史使命、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发展机遇。四是当前台海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愿望更加强烈、势不可挡。

  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举办主论坛活动以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0项活动。论坛大会将于6月15日上午10:00在厦门会议中心举行。在基层交流板块,举办海峡妇女论坛、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两岸公益论坛等13场活动。在青年交流板块,举办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海峡影视季等13场活动。在文化交流板块,举办两岸智库论坛、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南岛语族文化学术论坛等12场活动。在经济交流板块,举办海峡金融论坛、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等12场活动。这些活动安排充分反映当前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热点,充分考虑台湾同胞在交流合作中的需求,我们相信两岸同胞通过参与本次论坛活动,一定能有所感、有所得,一定能体验更好、收获更大、情感更浓。

  本届论坛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一是突出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为指引,引领全面恢复两岸交流往来。贺信指出,“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海峡论坛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增添生机活力”。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本届论坛继续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让两岸各领域各界别同胞通过海峡论坛厚植情谊、增进福祉。  

  二是突出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展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中央《意见》出台以来,得到了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中央台办、国家发改委、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纷纷出台配套的政策文件。本届论坛聚焦贯彻落实中央《意见》,举办两岸乡村、现代农业、医疗健康等活动,充分展现两岸社会融合、经济融合、同胞情感融合以及福建全域融合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据瞭解,下阶段,国家卫健委、全国青联、全国妇联、厦门市等有关单位,将进一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意见》,进一步细化出台新的举措,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向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深层次迈进。

  三是突出民间基层和青年群体,带动两岸各界共同参与交流合作大潮。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本届论坛持续聚焦两岸基层和青年群体需求,举办职工、妇女、婚姻、基层治理等贴近百姓生活、“乡土味”十足的论坛活动,让两岸基层民众互诉亲情、共话桑麻,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举办体育、文学、新媒体、乡建乡创等交流活动,为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

  四是突出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激励台湾同胞共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今年以来,大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稳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本届论坛紧扣当前经济发展脉搏,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举办科技金融、卫生健康、智能制造等论坛活动,推动两岸有关机构和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促成一批合作项目落地,让台湾同胞和企业界人士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

  五是突出便利台胞来闽生活,着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为打通台胞在闽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堵点,论坛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推出一系列便利台胞的措施举措。比如,为提升对台胞台企金融服务水平,便利台胞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我们在与会台胞下榻酒店安排银行工作人员为台胞办理兴业银行“福旅通卡”。再如,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设立金门乡亲服务站,为金门乡亲来厦提供更加优质便利服务等。

  本届论坛得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踊跃响应,台湾政党代表、台湾主办单位代表,行业代表、社团负责人以及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林水利、民间信仰各界别嘉宾共7000余人跨海而来、为情而聚,充分表明民进党当局“绿色恐怖”、阻扰限制不得人心。为了让两岸同胞更深入瞭解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今年我们专门制作了电子会刊,大家可通过福建发布、新福建、东南网、海峡论坛官网、“闽台e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扫码获取。我们热忱欢迎广大台湾同胞,以不同方式参与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相关活动!热忱欢迎各位媒体记者,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台港澳记者朋友们,前来采访报导!让我们共同期待精彩!谢谢!

  柯宜达:感谢陈志勇先生的介绍与发布。现在,请庄荣良先生通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厦门市的保障工作情况。

  庄荣良: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广大新闻媒体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厦门的工作,以及对海峡论坛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海峡论坛创办15年来,始终是海峡两岸之间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泛的民间交流盛会。今天,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在厦门盛大开幕。厦门作为海峡论坛的主会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论坛筹备保障工作,落细落实中央台办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准备就绪。

  这里,我向大家通报厦门筹备保障工作情况:

  一、周密细致做好服务保障

  一是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厦门市专门成立了市级保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总办公室、安全保卫组、大会活动组和12个综合保障组。各保障牵头单位按照职责已分别制定嘉宾接待、医疗卫生、交通服务、通关协调等各项保障方案,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为参加海峡论坛的两岸嘉宾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二是确保论坛活动安全有序。厦门市按照“一活动一方案”要求,制定在厦门各项活动的安保方案,研究细化重要活动现场警卫、验证安检、交通动线等各项安保措施,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全流程安全预演。省市联动共同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并在主会场核心区域设立安保应急点和医疗哨点,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应急突发事件。6月15日7:00-13:00,厦门市部分路段将采取限行措施,保证大会活动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三是提供温馨便捷的服务保障。厦门市加强对接待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的综合培训,努力为参会嘉宾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便利化的服务。机场、码头已开设绿色通道,嘉宾和媒体记者主要下榻的10家接待酒店已分别建立接待服务专班,统筹安排嘉宾住宿、安保、餐饮、交通等服务保障。论坛期间,启用“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在台湾嘉宾主要接待酒店提供落地移动支付业务办理服务,国有景区将免费对参会嘉宾开放,包括免费乘坐渡轮前往鼓浪屿参观的便利。通过这一系列接待服务安排,让参会嘉宾真切感受到城市的真诚与热情。

  四是营造温馨和谐的城市氛围。我们在抓实城市日常市政市容管理的基础上,对主会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优化提升。同时,在节俭办会的前提下,围绕论坛主题对机场、码头、主会场周边重点路段及嘉宾下榻酒店进行氛围布置,丰富城市灯光夜景,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城市氛围。

  三、精心务实办好在厦活动

  本届论坛在厦门举办的配套活动有28场,厦门市以活动实效为导向,围绕服务台湾青年、深化基层合作、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贸交流等方面为主承办9场活动,着力拓展两岸融合发展实效,持续做好“通”“惠”“情”文章。

  今年厦门市为主承办活动主要呈现四大亮点:一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海峡两岸龙舟赛于5月25日举办,吸引25支大陆队伍和17支台湾队伍近千名选手参加,通过竞技和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两天共有6万多名群众现场观看。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首次采用电竞比赛的方式,吸引更多两岸婚姻家庭青年群体,开展青年联谊交友活动。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通过组织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参与知识竞赛,讲述姓氏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

  二是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于5月25日举办,活动吸引约50余家用人单位、9家台青双创基地、4家政策咨询机构,以及280余名台湾专业人才参与,提供全职和实习岗位150余个,需求1600余人,为台湾青年来厦追梦、逐梦、圆梦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赛以“两岸联合组队”方式邀请两岸青少年以球会友,促进厦台青年社团结对交流,推动两岸青少年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聚焦建设厦金共同家园,将发布台生来厦实习见习有关政策,推动在金门设立电商孵化基地,及在厦设立“金门大学长期照护学系学会实习实训基地”,探讨签订战略互助合作协议,深化厦金交流合作。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发布主旨报告并进行专题研讨,分享两岸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实践,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四是深化厦台经贸交流合作。海峡两岸卫生与健康论坛涵盖全科医学、人工智能、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等主题,搭建两岸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以“促进融合发展,共创绵长福祉”为主题,举办主旨论坛和圆桌论坛,以及皮肤病研讨会、中医药产业交流、中医药青年人才论坛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化中医药产业合作。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以“两岸台企视野下的大陆资本市场”为主题,着眼广大台企台胞需求,充分发挥台企金融服务联盟成员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共同产业。

  最后,通过媒体向莅临厦门参加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两岸嘉宾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谢谢大家!

  柯宜达:感谢庄荣良先生的介绍与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场问答现在开始。

  新华社:请简要介绍一下去年第十五届海峡论坛以来福建在促进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产生什么新成效?特别是在促进台胞生活便利化方面取得哪些新进展?谢谢!

  陈志勇:感谢这位记者提问,这个问题我来作个回应。第十五届海峡论坛以来,特别是中央《意见》发布后,福建积极贯彻落实,有力促进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借此机会,我做个简要介绍,一是经贸合作稳中有进。2023年新设台资企业超2000户,实际利用台资超1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第一季度全省新设台资企业数比增66.3%,实际利用台资位居大陆首位。二是“小四通”加快推进。在向金门供水累计超3000万吨基础上,金门水源保障工程顺利开工。福建已具备向金门、马祖船运供气条件。厦金大桥厦门侧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进一步落实。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出台惠台便民政策措施,在就学就业、学习生活、创业发展等方面向来闽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金门高粱酒”“正新”等台湾品牌进入大陆“老字号”大家庭。发布两岸共通标准119项,启动《福建省促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条例》立法工作。四是青年交流充满活力。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青春影展、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等一批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强的青年交流活动。其中,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吸引台青近3000人,参会规模创新高。五是基层交流掀起热潮。举办“共同家园 共同记忆”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等系列活动,办好“共话融合发展 喜迎中秋佳节”等两岸同胞共迎传统节庆活动,众多台湾姓氏宗亲、同乡团体、宫庙信众来闽祭祖朝拜。

  同时,福建持续推进对台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加快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比如,推出台湾居民居住证“口岸办”“提速办”“便利用”等措施,在全省1138个公安户籍窗口和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受理点;优化在闽台胞子女申请就读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流程,落实“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政策;推动台胞移动支付便利化,升级台胞银行卡到期远程保号换卡业务。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积极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台胞到福建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谢谢!

  柯宜达:感谢陈志勇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围绕做好本届海峡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厦门市推出了很多新举措,刚才庄市长提到厦门市揭牌启用“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庄荣良:谢谢这位记者对台胞“近便利”服务专区的关注。为进一步增强来厦台胞台企的便利性、获得感,厦门在五通赴金旅游办证中心创新设立以“近便利”为服务品牌的台胞服务专区,通过延伸服务窗口的形式,为取道“小三通”入出境的台胞提供跨部门“一站式”服务。

  便利性突出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实现来往台胞“抵厦即办”。“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位于公安出入境赴金旅游办证大厅中厅,面积330平方米,设有独立区域及休息空间,与厦金“小三通”码头直线距离仅50米左右。台胞入境通关、出境离厦时可顺道到服务专区办事,将大大节省往返路程和办事时间。

  二是实现警务服务“联办速办”。“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整合了涉及多个警种的台胞证、居住证、临时入境机动车驾驶许可的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等高频事项。其中,台胞证、居住证、临时入境机动车驾驶许可将依托服务专区实现“三证联办”。特别是厦门制证分中心启用后,在厦申办的台胞证实现了从受理、审批、制证、发证“全流程速办”,办理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紧急情况可当日取证。

  三是实现政务服务“一站集办”。目前,已有公安局、湖里区政务中心、中国移动、厦门银行、鹭江公证处等5个部门入驻“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服务专区将实现涉台政务服务事项中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的多个“单项事”合理归集,为来厦台胞提供49个事项办理服务。对于首次来大陆的台胞,可一次性办妥各类通行证件、手机卡、银行卡,以便利出行、出游。谢谢!

  柯宜达:感谢庄市长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台湾东森新媒体:青年是两岸交流合作中最活跃的力量,海峡论坛作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的海峡论坛有什么样的亮点,让两岸青年能够互相交流理解,减少误解。谢谢!

  陈志勇: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您对青年教育板块合作的关注。两岸青年交流是历届海峡论坛的重要部分,我们乐见并支持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瞭解,深化友谊。经优化整合,本届论坛青年版块共设有13项活动,一如既往地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成长成才、交心交融创造更多条件、更好机遇。

  我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台湾青年参会更加积极踊跃。海峡论坛始终深受两岸民众、特别是两岸青年的认可,今年台青一如既往地踊跃参与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海峡两岸同名村篮球邀请赛、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等活动,受到台湾青年的追捧,参与人数众多,预计青年板块与会台湾青年人数约2300多人。

  二、活动主题设计贴近台青。如,海峡青年论坛以“青春同心创未来 携手打拼谋复兴”为主题,将从科技创新、青年创业、社区营造等方面进一步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学习平台,更好地发挥两岸青年的智慧与力量;海峡影视季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两岸影视繁荣”为主题,引导两岸青年创作生产更多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精品,推动两岸影视产业良性发展。

  三、着力增进台青参与感、获得感。海峡论坛持续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活动安排也突出了台青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如海峡两岸青年新媒体论坛,这个活动设置了台青的沙龙环节,让台湾青年中医师畅谈自己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和切身感受。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通过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成果展,展示来闽从事乡建创业的台青创业团队的优秀案例和优秀作品。海峡两岸艺术交流节,通过闽台大学生魔术师交流大会、海峡两岸青少年街舞表演等主题活动,展现两青年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我们相信,两岸青年通过海峡论坛等一系列内涵深刻、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一定可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更好地为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

  柯宜达:谢谢陈志勇先生的回答,再来一个问题。

  福建日报:金门乡亲踊跃参与第十六届海峡论坛,请问,近期厦门在服务金门乡亲方面有推出什么新举措?谢谢!

  庄荣良: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应该说两岸融合厦金先行。厦门近年来持续致力于深化厦金融合发展,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厦金小三通目前每天共有16个航次往返厦金之间。截至2024年5月,该航线累计运送旅客超过2100万人次,已成为两岸人员往来最便捷的“黄金通道”。为了更好的服务金门乡亲,厦门在厦金“小三通”码头二楼设立了金门乡亲服务站,此次海峡论坛期间将会正式启用。

  金门乡亲服务站主要功能是为往来厦金的金门乡亲提供政策咨询和暖心服务,包括提供急难帮助、紧急联络、通报关怀等服务;协助金门乡亲申请办理台胞证、居住证、大陆手机号、银行卡开户等业务,提供来厦门旅游咨询导引服务,提供证照遗失逾期协助报备服务等,还可以为金门陆籍配偶和赴金陆客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服务站还承担了民众意见的收集、整理与反馈任务,我们还将根据金门乡亲实际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便利导向,进一步完善提升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金门乡亲。谢谢!

  柯宜达:感谢庄荣良先生的回答,今天的现场答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解答。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其他需要瞭解的情况,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现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再进行深入的采访。最后,让我们共同预祝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圆满成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海峡论坛厦门市保障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总办公室主任,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庄荣良(中评社 李子宁摄)
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海峡论坛宣传标识(中评社 李子宁摄)
海峡论坛宣传标语(中评社 李子宁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