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筑主体。(中评社 李泽璇摄)

参访团来到“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中评社 李泽璇摄)
中评社北京11月3日电(助理记者 李泽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西北部,远远看去,像是五片巨大的白帆与船体相互映衬。11月1日,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嘉宾一行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瞭解古漕运河文化交融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延用自隋唐大运河,改道并裁弯取直,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其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就位于北运河西岸,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共同组成。
博物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之中。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取自“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取自“帆”。两座建筑之间的休闲水街,与展陈大楼立面的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一处类似于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
参访自“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开始。“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采用全域沉浸CAVE体验系统、核心区三维衍射系统等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让观众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实现身临运河、畅游运河。随着灯光渐暗、荧幕亮起,参访团员们在光影包围中沉浸体验运河两岸的生活节律、节日风俗。
随后,参访团来到了“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被展出的红山玉猪龙和青花瓷深深吸引。讲解员介绍,瓷器易碎,对运输的要求极高;而古时水路漕运已经成为瓷器运输的主要途径之一。运河也因此在沟通南北、促进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访团一行还参观了“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特展和《京师通惠图》。参访团员们一一辨认《京师通惠图》中的天坛、故宫、景山、北海等名胜古迹,还拿出游玩的照片与墙上的名胜合影留念。
以“新变局下的两岸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两岸110余名媒体负责人、传媒学者、新闻界代表等参加。

参访团一行聆听对博物馆建筑的讲解。(中评社 李泽璇摄)

专题展览中展出的青花大瓶。(中评社 李泽璇摄)

参访团欣赏青花瓷器。(中评社 李泽璇摄)

展出的红山玉猪龙。(中评社 李泽璇摄)

参访团员听讲解员讲解红山玉猪龙。(中评社 李泽璇摄)

参访团正在观赏《京师通惠图》。(中评社 李泽璇摄)

11月1日,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嘉宾一行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评社 李泽璇摄)

参访团一行在大运河博物馆特色大厅中留下合影。(中评社 李泽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