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20日上午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评社资料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所副所长李环(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2月31日电(中评社报导组)12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的11位专家学者接受中评社专访,就讲话精神表达了深刻的感受。受访者表示,习主席在此次在澳门的重要讲话传递出的意涵特别深刻,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发展及价值理念,也体现了国家对澳门的重视及期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长李环表示,习主席在此次在澳门的重要讲话,传递出的意涵是特别深刻的。其中,讲话中强调“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这句话,不光是在这个场合讲给港澳人士听的,实际上也是讲给世界、讲给所有关心‘一国两制’实践的人士听的。”李环解析,“一国两制”本身蕴含中国人有容乃大的智慧,尤其是在香港2019年出现“修例风波”、国安法出台之后,国际上有一些不理解的声音,甚至还有对香港的制裁、对“一国两制”实践的抹黑诋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习主席借澳门回归25周年的场合,再一次点出‘一国两制’的意涵,强调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而且特别指出,它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所有港澳同胞、所有中国人坚持,也值得全世界共同守护。因为这个制度相当于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有助于和平解决争端,共同致力发展。”
李环认为,澳门要更好地宣传“一国两制”,首先自己本身的发展要做好。自身发展的成功就是“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自身发展好了,才能向外界讲好“一国两制”的故事。李环还指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三大全球倡议,“我们会发现,三大全球倡议与‘一国两制’有共通的地方,或者说‘一国两制’蕴含的东西与三大全球倡议的价值理念有一脉相承之处。”也就是说,中国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坚持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一直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解读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国两制”四个价值理念:一是和平。“一国两制”是中外和平解决领土问题的重要政策,体现的是和平精神。未来,中央政府致力于用“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的台湾问题,这正是这种和平精神的体现。二是包容。“一国两制”从制度设计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存,体现的是包容的精神。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两种社会制度,而且两种制度相互吸纳各自的优势并实现和谐共存,这的的确确体现的是包容的精神。三是开放。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澳门,正是坚持最大程度的开放,发挥国际化、独特性优势,强化内联外通,才实现了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可以说,从本质上看,“一国两制”的初心就包含向开放的精神。四是共享。“一国两制”虽然是中国提出的,但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中国愿意将这一制度同世界共享,乐于向认同这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持。也欢迎支持“一国两制”的政府、企业、组织、友人充分共享“一国两制”带来的红利。
谈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对澳门的意义,张建认为,澳门要摆脱经济过度依赖博彩业的困境、推动经济多元化,但澳门土地狭小,严重制约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产业发展需要的区域协作空间受到限制。因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可从拓展地理空间、促进经济多元化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三方面助力澳门未来的发展。
澳门学者同盟会长、前澳门大学法学院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骆伟建解读了习主席在澳期间讲话的深意与对澳门的期望。骆伟建表示,习主席乘专机抵达澳门时、在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时、以及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都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第一个信号是,对澳门过去25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作了充分的肯定。骆伟建说,习主席用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这样的表述,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今后“一国两制”实践的基础。而总结出来的四条成功经验,今后仍然要坚持。第二个信号,是根据“一国两制”的实践新要求,习主席提出了四点希望。骆伟建说,这表示不能躺在原有的成绩当中,必须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习主席提出要求,希望特区政府能把澳门管得更好,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能够团结更多的人包括外国的友人,和平共处、互相包容、互相发展,因为“一国两制”是对世界同样有用的。“现场听了掌声雷动,说明大家都很认同”,相信特区政府将来会朝这个方向去继续努力。
习主席此次在澳门多个重要讲话中,都形容澳门是一颗“明珠”。骆伟建分析,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明珠”的含义。首先,对国家而言,“掌上明珠”是非常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体现了国家对澳门的重视。骆伟建认为,第一层含义就是告诉澳门同胞,国家确确实实是澳门发展的坚强后盾。而澳门25年的发展取得如今的辉煌成就,也确确实实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这是国家的一个态度,表明会支持澳门的发展。”第二层含义,是澳门本身要发光。“澳门要有所作为。”骆伟建认为,澳门作为中西文化荟萃的地方,就是这颗明珠上的一个亮点。无论是美食还是建筑或文化,在澳门都可以中西包容,美美与共。“这是澳门的一种精神,如果澳门能从这一点发光,让世界瞭解,甚至把我们这种文化推广到世界,它能起到人心相通的作用。人心相通了,什么事情都好办了。”骆伟建认为,说到“明珠”,不仅仅是国家的支持,也要想到澳门可以发挥自身所长,发挥自身的价值,讲好澳门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这也是对国家发展的价值。而两者结合来看,才能够真正理解“明珠”的含义。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表示,今年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主席提出四点希望,这里有几个重点值得注意:第一是特别突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性,并把这一条摆在首位,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关系到澳门“一国两制”事业今后高质量发展,也关系到澳门能否长治久安。博彩业是澳门所长,但不是国家所需。历史证明以博彩业为重心的经济结构是脆弱的,不可持续,一定要未雨绸缪,把澳门经济和产业结构多元化。第二,把“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改为“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并把它摆在第二位,这也足以说明其重要性。澳门的公共行政体系和治理效能需要大幅改进。第三,第三条希望是“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这是对澳门一条新的要求和希望。说明澳门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方面还做得不够好,有很大提升空间,不光是与葡语国家关系,也要发挥帮助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与其他国家高水平联系。第四,“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一条与2019年差不多一样,这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的。第五,对澳门青年的期望这一段,很具有新意,它与两年前在香港讲话差不多,代表国家对港澳青年的殷切期许。
胡伟星表示,港澳回归后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仅对港澳适用,它在实践上也具有世界意义。“一国两制”方针蕴含着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收回主权问题,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对战乱纷飞的世界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胡伟星说,当然,它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事业也有深刻启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完全可以用于解决两岸和平统一问题,既然它在港澳的实践证明“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为什么不能用于今后海峡两岸问题的解决?虽然“一国两制”在台湾被台独势力污名化,它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无法被抹煞的。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高级顾问、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林志军表示,习主席这次提出澳门未来发展的“三点期许“和”四个希望“,与五年前的讲话观点保持了连续性,他的指导要求是前后一致的,具有长期适用性。林志军说,习主席提出澳门要登高望远、海纳百川和锐意改革,是对澳门在在新时期、新征程发展的新要求。澳门必须改变过往相对保守的发展理念从国家战略需要加大开放,加快澳门建设。习主席的新期许和希望,非常具有针对性。鼓励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要有拼搏精神和更大的魄力,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更好地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开创澳门发展的新局面。此外这次提出的期许和希望和具有更高的战略要点和国际视野,要求更为具体,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和市民深刻领会、坚决落实。
林志军指出,这次习主席讲话特别强调了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的目的和视横琴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战略意义,这是是非常必要的。横琴发展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动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要在“一国两制“制度架构下,开拓创新发展模式。要把“澳门+横琴”作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我非常认同这就是澳门横琴共同开发建设深度合作区的最主要目标。澳门和横琴必须坚守这个初衷,抓住历史发展新机遇,加快两地一体化建设,加快市场全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两地资源禀赋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横琴的腹地和市场来支撑推动澳门“1+4”产业发展,有利于澳门居民生活就业。两地的一体化或是同城化建设,将有助于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人才,打造国际科技创新走廊和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助力大湾区建设和建设,为顺利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刘景松表示,回归25年来,澳门在政治、经济、教育、民生、医疗、科技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作为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澳门这颗镶嵌在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绚丽光芒。刘景松表示,习主席的系列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为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而每次视察澳门,习主席都对青年一代殷殷嘱托。刘景松认为,回归以来,澳门广大青少年瞭解国家国情,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幅提升,国民教育成效显着,这都要归功于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国民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贯穿于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坚定不移地重视青少年国民教育工作,加大关于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的政策研究和资源投入,完善国民教育课程,建构具有澳门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
刘景松认为,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同时,澳门要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琴澳深合区建设,更要整合优质资源,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与葡语国家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澳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传国家政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澳门故事。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澳门贡献,这也是“一国两制”实践新阶段赋予澳门的重要使命。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表示,在澳门喜迎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的重要时刻,习主席亲莅澳门,开展为期三日的视察活动,并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以“澳门是祖国掌上明珠”高度赞扬澳门回归二十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总结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宝贵经验。这是对澳门长期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最大肯定,让澳门社会各界倍感鼓舞,备受激励。
庞川说,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希望”、“四个着力”为澳门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为澳门继续深化“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澳门加快实现经济多元化、提升发展质效、确保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意义深远,催人奋进。作为高校教育者,庞川认为,习主席鼓励澳门加强教育科研和人才体制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的高地,“这正是澳门高校发挥自身所长的历史机遇”,庞川说,澳门经济多元发展需要人才,澳门融入国家发展、服务国家大局也需要人才,澳门高等院校要专注于培养澳门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能动力。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表示,习主席在澳门的系列讲话,鼓励澳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这体现了中央对澳门未来发展的高度期望和战略指引。刘成昆说,习主席对澳门提出的三点期许和四点希望,与五年前相比,既有一脉相承的连续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更加强调澳门在发展中的定位,更高、更准;更加强调开放和包容;更加强调发挥优势、变革创新。澳门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澳门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寻求更多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澳门要加快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澳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澳门要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刘成昆表示,未来,澳门应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巩固作为“明珠”的地位,为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首先,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不动摇,澳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其次,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要充分利用中央政府的支持政策,加快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产业韧性及抗风险能力;再次,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澳门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最后,传承和弘扬爱国爱澳精神,尤其要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怀的优秀人才。
澳门区域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余渭恒表示,习主席在澳门的系列讲话传递了多个重要信息,彰显了中央对澳门的长远规划和坚定支持。余渭恒认为,习主席向澳门提出了“三点期许”和“四点希望”,这是建基于澳门回归25周年的良好基础上,给澳门更高层次的要求。“三点期许”是希望澳门要站上更高的位置去俯瞰全球形势,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打造人才高地,以及在祖国作为坚强后盾,展现出勇于变革和创新,做出一番大事业。“四点希望”是习主席希望澳门更好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四点希望”包括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维护社会祥和稳定。
余渭恒认为,这“四点希望”更像是澳门未来发展的必答题,必须切实有效地落实执行。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1+4”产业策略的引导下,已逐步取得成果。澳门正逐步减少对单一产业的高度依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需要特区政府善用数字技术推动电子政务,从而提升行政效率和速度。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必须依托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同时,也需要更多具备中西文化优势的人才参与,以促进国际交流。维护社会祥和稳定,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应着力防范各种风险,做好社会服务工作,让市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样自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方木欢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澳门的系列讲话释放三个重要信号。第一,充分肯定了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巨大成就,并就未来“一国两制”实践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即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确保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不走样、不变形。第二,再次强调开发横琴的初心使命,消除了社会上一些不必要的疑虑,预示着要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深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尤其着力通过推动实现澳门经济发展要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发展。第三,着力提升澳门特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重视通过利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独特优势以及中西荟萃的文化优势,把澳门打造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以及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方木欢表示,“一国两制”伟大构成是世界绝无仅有的,目前在中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成功实践,并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正是展现出了“一国两制”所具有的显着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他认为,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其中蕴含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核心价值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可以为世界各国解决领土主权争端提供很好的实践借鉴。这是对澳门“一国两制”实践赋予了世界性意义,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曹旭东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在澳门的系列讲话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最重要的信号就是重申了‘一国两制’必须长期坚持。香港回归25周年讲话中,习主席第一次明确指出‘一国两制’不需要变,在澳门回归25周年时再次重申,体现了中国的制度自信。”另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一国两制”实践进入到了新阶段,这个新阶段要求“一国两制”事业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希望香港和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为国家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发挥更大作用。
在多个场合,习近平主席将澳门形容为一颗“明珠”。曹旭东认为,这一比喻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澳门的珍视。“‘明珠’比喻体现了中央对澳门的珍视,这种珍视源自于澳门的独特地位、独特作用和独特优势。澳门是自由港、国际城市,这种独特性是内地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关于未来发展,曹旭东表示,“习主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在四点希望的第三点‘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部分。我认为澳门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链接葡语国家以及促进文明交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中评社资料图)
澳门学者同盟会长、前澳大法学院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骆伟建(中评社资料图 卢哲摄)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郭至君摄)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高级顾问、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林志军(中评社资料图 卢哲摄)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刘景松(中评社资料图 卢哲摄)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中评社资料图 卢哲摄)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中评社资料图)
澳门区域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余渭恒(受访者供图)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方木欢(受访者供图)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曹旭东教授(中评社资料图 袁晓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