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华总商会联同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及毕马威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与香港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报告发布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总会长蔡冠深(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1月1日电(记者 卢哲)香港中华总商会(中总)联同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及毕马威31日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与香港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报告发布会,通过梳理过去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情况,从战略规划角度就如何推动香港把握大湾区未来发展机遇提出六大范畴政策建议,总结大湾区企业面对的挑战,并在八个领域剖析企业发展的关注重点。
中总会长蔡冠深表示,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五周年,五年来落实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与合作机制,为区内发展注入动力,更为香港工商界带来前所未有新机遇。三中全会提到要深化大湾区合作,新一份施政报告亦就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提出多项政策,配合新签订的CEPA服务贸易修订协议,将为香港带来更广阔发展空间。蔡冠深表示,本次研究就大湾区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有助推进大湾区全方位深度合作,探索及实践更多发展机遇,相信研究报告能成为香港企业探索或深化大湾区业务发展的实用指南。
中总副会长、粤港澳大湾区委员会顾问谢涌海简介研究项目两大方向:一是梳理大湾区战略定位和发展布局,检视大湾区规划落实情况,就如何善用湾区机遇、加强跟内地城市合作提出政策建议;另一个重点方向是探讨为香港企业打进大湾区市场提供策略建议,通过案例研究、访谈、焦点小组讨论,为香港企业打进大湾区市场、构建优良营商环境、优化税务策略、强化人才战略、深化湾区产业协同与升级创新等多个范畴提供具操作性和实用性建议。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表示,香港把握大湾区未来发展机遇的策略主要基于三个基本战略元素:一是有利香港经济及社会长远发展需要,二是有利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三是进一步推动粤港合作机制突破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于如何汇聚和善用大湾区发展的资源要素,方舟提出六方面政策建议。第一,与“北部都会区”规划的战略联动;第二,为“新型工业化”增量赋能。香港的新型工业化策略必须将科技研发和工业制造分成两个产业链的不同端,让大规模生产环节落地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实现产业整合发展,共同推动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工业生态。
第三,于“黄金内湾”合作开发新型深度合作区。方舟表示,现存三个主要粤港合作平台(前海、南沙、河套)协作治理经验均有可完善之处。香港可与大湾区的黄金内湾区域开展合作,打造新时期粤港合作重大平台,除发挥自身区位与产业优势外,也要体验香港在协作治理上的积极参与,发挥规划战略优势,把握与其他平台的联动协作潜力。
第四,创设香港特区政府投资公司与内地共投共管模式;第五,设立先进制造业“CEPA拓展园区”,把CEPA中“香港”原产地的定义延伸到合作区里的特定空间,使得产品可以享受CEPA下的零关税。第六,打造高端旅游休闲项目,依托大湾区独特地理条件和香港项目管理经验,推动香港与内地城市合作打造优质游艇航行旅游项目,落实游艇自由行。
毕马威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副主管合伙人李令德认为,当前大湾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资金、人才、税务、财政补贴、产业协同及市场拓展等多方面挑战,她建议从八个领域作出应对策略。第一,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大湾区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全面且前瞻性的外部战略框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优化升级,并打造数字化与人才驱动的内部战略新引擎。
第二,优化税务策略︰根据企业定位进行税务管理筹划,对照税务优惠政策与企业业务的匹配情况评估可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考虑税务管理规划的落地实施问题。第三,强化人才战略︰立足企业战略定位,建立匹配的人才战略与税务筹划;辅助港澳、外资员工进行个税优惠申报,并提升内部流程健康自查能力,完善相应的内部政策。第四,精准财政补贴︰加强对高新技术补贴政策的瞭解和利用程度,并优化知识产权与研发布局以享受跨区域优惠。
第五,促进跨境资本自由流动︰分阶段设立境外企业财资中心,从流程、制度、人员及运营效能等方面构建整套运营体系。第六,拓展国际市场版图︰对目标市场与进入路径进行筛选,依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定制产品组合与营销策略,通过构建适应于海外的治理与管理体系、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强化税务合规等综合措施,为海外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第七,深化湾区产业协同︰探索“技术+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根据粤港澳三地资源进行优势互补;深港两地产业布局需注意选址、供应链规划,两地科创企业可建立项目管理沟通部门和成果分享平台,促进合作和信息共享。第八,畅通资料跨境流动渠道︰关注粤港澳三地政府在跨境数据安全合规方面的要求与措施,多方面提升内部对跨境数据的治理水平。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中评社 卢哲摄)

毕马威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副主管合伙人李令德(中评社 卢哲摄)

中总会长蔡冠深(中评社 卢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