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汇聚

罗祥喜作主旨报告:为两岸发挥“C刊力量”

2024-12-30 00:09:09
《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罗祥喜作主旨报告(中评社 林艶摄)
罗祥喜总编辑首先介绍了《中国评论》月刊的办刊理念、独特价值和未来方向。(中评社 林艶摄)
  中评社南京12月30日电(记者 林艶)由南京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12月28日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罗祥喜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罗祥喜首先介绍了《中国评论》月刊的办刊理念、独特价值和未来方向。他表示,《中国评论》月刊入选C刊以来,在各方的支持下,学术性更加彰显、战略性持续深化、影响力不断攀升,未来将继续为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大力支持青年专家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发挥“C刊力量”!

  罗祥喜介绍《中国评论》月刊的由来与定位时表示,《中国评论》月刊于1998年1月在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具体指导下在香港创办。《中国评论》月刊一开始就定位为思想性杂志,希望杂志具有浓厚的思想、思潮、思辨、思考的特质,以客观、理性的原则,让各方意见汇聚,办成两岸思想交流的平台,推动两岸政策论述的研究和理论创新。

  罗祥喜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与积累,《中国评论》月刊于2023年入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港澳版(2023-2024),表明《中国评论》月刊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涉台战略思想与政策论述价值,得到权威学术评价机构的肯定与认可,成为“C刊力量”的组成部分。

  罗祥喜指出,《中国评论》月刊虽然涉及很多面向,但主要聚焦于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中美关系、东亚安全及港澳问题等与中国统一和民族复兴有关的议题。比较突出的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罗祥喜表示,《中国评论》月刊创刊27年来,虽然经历了时政杂志、智库杂志到现在核心期刊的几个阶段,但致力于构建两岸思想沟通平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汇聚国家统一进程中各种有益的智慧力量的想法始终如一。

  罗祥喜指出,近几年更是全力推动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由《中国评论》月刊相关论文汇编成书的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研究系列著作已出版四部,即:《习近平对台思想研究》《习近平十九大对台方略研究》《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初论》,总字数超过200万字,有一百多位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习近平原创论述的60万字的《两岸融合发展诠论》也即将出版。

  第二,成功构建两岸思想沟通平台。罗祥喜表示,《中国评论》月刊已经成为大陆专家学者与台湾不同政治光谱专家学者思想交流的平台,努力推动两岸专家学者增进瞭解、缩小分歧、寻找共识,深受各方肯定。据统计,从1998年至2024年的27年间,在《中国评论》月刊发表文章或参与《中国评论》组织的“思想者论坛”(400多场)的专家学者,超过5000人次。其中,在台湾举办过170场“思想者论坛”,参加过中评“思想者论坛”的台湾专家学者1166人次。

  第三,支持青年学者从事涉台研究。罗祥喜表示,《中国评论》月刊支持、培育、凝聚了一大批从事涉台相关领域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包括一大批具有使命感、重量级的从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的专家学者,吸引大批大陆专家学者特别是青年专家学者投身涉台学术理论和两岸政策论述研究,对巩固和扩大涉台研究队伍有重要影响。

  罗祥喜也具体介绍了《中国评论》月刊文章的大众传播与影响。他指出,《中国评论》月刊除了重视文章品质的提升,也非常重视文章内容和思想的传播,社网合一是重要特色之一。《中国评论》月刊与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新闻网、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共用管理平台、编辑平台、网路平台,使得《中国评论》月刊专家学者的论述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国评论新闻网,《中国评论》月刊平均每年产生上亿级传播量、平均每篇论文可产生50万级传播量;二是《中国评论》月刊依托中评网的传播赋能,影响力得到持续巩固;三是《中国评论》月刊文章经常获得台湾主流媒体报导或全文转载,涉台论文观点得到广泛传播与解读。

  罗祥喜指出,近年来,《中国评论》月刊为了提高学术性、战略性、影响力,除了展开自我评估、自我提升外,还就如何科学客观、合理可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评定与考核学术期刊综合水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索,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言。

  罗祥喜最后表示,下一步,《中国评论》月刊将坚持现有办刊方针,继续担任两岸思想沟通的平台角色,积极支持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尤其支持青年学者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发挥“C刊力量”而努力!


罗祥喜总编辑介绍《中国评论》月刊的独特作用(中评社 林艶摄)
现场与会者一边听罗祥喜总编辑的报告,一边打开中评月刊网查阅(中评社 林艶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