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

中评现场:身份政治下,是团结还是猜忌?

2019-07-10 00:18:09
7月9日上午,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进行分组讨论,图为第13组的专家学者们(中评社 叶甘霖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中评社 叶甘霖摄)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中评社报道组)7月9号上午,在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的小组讨论环节中,第13组以“意识形态、身份政治和国际关系”为主题展开讨论,探讨了自由主义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以及身份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主持小组讨论。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教授Buzan提出由于在全球化的世界出现了不平等、不稳定以及一系列对民主的威胁因素,西方的力量和财富相对下降,非自由主义力量上升,以及在英美等自由主义的腹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抵制,我们需要对自由主义的未来有更多考虑。

  Buzan解释自由主义并不是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同义词,现代化有很多不同面孔,自由主义并不完全代表现代化;而资本主义其实相当于经济自由主义,它只是自由主义的一部分。

  Buzan还提到,尽管自由主义现在受到一些冲击,但是在和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博弈中,自由主义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处于上风。自由主义推动人类尊重人权,推动了西方的自由思潮,也使市场成为了管制和生产生活当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此外,自由主义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遵从市场的规则,Buzan教授表示这是中国等国家必须要面对、要考虑的问题。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教授Lake表示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份,身份认同是由各样的社会或者是政治利益产生。当两者之间存在共同利益的时候,一方可能不会把自己的伙伴称作异类,但利益分化会改变人们的想法。Lake认为身份本身不是有害的,但是根据社会地位对不同的种族进行区分的时候,种族容易成为种族主义,民族认同可能会成为民族主义。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民族优于其它民族,会把原本健康的社会交往推向冲突,转变成冲突的源泉。

  Lake提出美国的党派身份认同正在兴起。来自中国的竞争减少了美国蓝领们的工作机会,使美国蓝领们的身份认同发生改变,特朗普政府利用这一现实调动心怀不满的蓝领工人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就中美双方而言,Lake表示美国的民粹主义者认为他们受到了制度的不公平待遇,包括不公平的贸易秩序,工作因此被别人取代,因而有找替罪羊的强烈倾向,想要让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来当替罪羊。而中国方面,Lake认为中国近代受到的屈辱使得中国有种“受害者”的身份认同,使得中国既有民族自豪感,但是又对别人的评论非常敏感。中国人对西方持有怀疑态度,觉得西方不想让中国腾飞,不想让中国负担国际的责任。Lake认为美国的政治党派化和中国的新民族主义让中美关系的缓和更加艰难。

  来自澳大利亚的Howard指出现今国际社会的两个政治趋势,一是新的世界秩序还没有明确的格局,再就是全球正在分裂。因此,Howard希望在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达成一种联盟来确保包容的合作,共赢的合作。让中国接受全球优良的最佳实践,同时西方也愿意支持中国和东方的一些国家推进改革。Howard表示希望能够更好地通过务实的合作和战略性的倡议来推动合作性的全球化。同时,Howard也承认要实现共赢并不容易,要形成共识并通过具体的策略来推动共赢合作成为全球化合作的基础。

  来自比利时的Telo教授认为新自由主义面临的挑战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欧洲出现的反对移民浪潮和一些中产阶级的不满和抗议,以及俄国总统普京等反自由主义思想的群体。为应对这些挑战,Telo认为必须要加强民主,多层的民主,政治、社会上的民主,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欧洲层面的民主。此外,要认同多种身份,包括国家的身份、地方身份等,创造共同的归属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贾庆国也就身份政治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积极方面,贾庆国总结到身份政治能够使人们团结起来,捍卫自身利益,推动实现共同目标。在消极方面,贾庆国认为身份政治制造仇恨和猜忌等情绪,导致不理性行为;此外,身份政治要求的是忠诚而不重视对与错。相比积极影响,贾庆国认为身份政治在消极方面的影响在当今世界政治中更为明显,国家、民族和宗教的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的抬头都是身份政治使然。

 (实习记者 叶甘霖)
小组讨论现场(中评社 叶甘霖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