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数据

中评数据:香港精神健康问题受重视

2023-11-08 00:11:13
图1 2023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与声量按日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2023年6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多起较受热议的社会惨案的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2023年10月25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当中关于精神健康的多项措施,体现了特区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该报告表示将继续采用综合模式推广精神健康,涵盖预防、及早识别,并为有需要人士提供适时介入、治疗和复康服务,以及致力推行6月公布的十项加强措施,支援精神复元和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对香港社交媒体舆情数据以及各官方机构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香港市民整体的精神健康状况持续堪忧,近月以来多起由精神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惨剧,在社交媒体造成巨大震荡的同时也敲响了精神健康问题的警钟。从本次发布的施政报告可见,特区政府充分回应了近来民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包括聚焦解决精神健康支援服务最突出的人手不足问题,以及着力打造精神健康服务恒常支持系统等,让市民看到了政府切实解决问题、综合长远考量的新型管治作风。

  如图1所示,香港社交媒体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与声量,在今年6月出现急剧飙升。6月发生的多起社会惨剧,包括月初的钻石山斩人案、深水埗伦常命案,以及月中的西环麦当劳斩人案等,当中皆有涉案疑凶罹患精神疾病或情绪不稳等元素,故导致社会当时一度十分聚焦有关精神健康问题的讨论。及后,涉精神健康议题的舆情热度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一定的声量与关注度量级持续发酵,不时出现的与精神健康问题相关的社会新闻,更不断引发涉该议题的社交媒体舆情出现峰值。可见,较多舆论皆已认识到香港目前相当严峻的精神健康现状,不少观点更对精神健康的持续恶化及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表达担忧。

  结合图2可知,今年6月以来,在10起较受热议的社会惨案中,有超过一半都有疑犯或死者受到精神疾病或情绪问题困扰的情节,其中关注度最高的3起惨案,正正是前述在今年6月接连发生的谋杀或伤人案,全数皆可划入涉精神健康问题案件的类别。其中,关注度最高的钻石山斩人案中的一个细节更引发社会深思,涉案疑凶原定在惨案发生4天后到精神科覆诊,未料却在覆诊前忽然病发最后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而这一扼腕的真相也激起了一轮对本地精神健康服务质量与可及性的全面检视。

  据图3可知,虽然自2018年起,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数才跌破52的不合格分数线,但早从2015年开始,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数就长期处于良好分数线之下,充其量只能算是勉强可接受的水平。可见,精神健康状况欠佳的问题在香港社会早已长期存在,只是今年6月起多宗由精神健康引发的社会惨案,才令这头在房间里蛰伏已久的大象终于为社会大众所看到。从引发社会动乱的修例风波到连续3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社会不断遭遇逆流,一系列负面因素持续加剧着市民的情绪问题。

  而在纾解社会情绪、让香港再度“开心”方面,充足的医护人手尤为重要。据香港医务委员会统计数字显示,香港目前精神科注册医生的数目为458名,每10万人口仅拥有6.3名精神科医生,与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每10万人应有10名精神科医生的标准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由图4可知,与经济水平相若的其他发达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国家)的成员国相比,香港的注册精神科医生密度皆处于落后水平,人手不足是精神健康支援工作难以满足社会期待的最主要原因。有精神科医生表示,由于每天需诊治的病患太多,故在评估覆诊病患的精神状况时,往往只能花5到7分钟的短暂时间,无法达到国际标准覆诊的15至30分钟。也有负责跟进精神病患的医护社工透露,尽管在精神病患覆诊前,会与有关个案分享日常及询问有否出现病征等,但这类跟进服务也仅为每月一次,而且碍于人手不足的条件限制,也只能做到简单的上门拜访,难以花很多时间与病患长谈或作细致观察。

  针对眼下精神健康支援服务最突出的人手不足问题,今年6月,当社会因多起涉精神健康问题案件而对此议题聚焦讨论时,有不少网民就曾围绕特区政府在当中是否有担任好统筹协调角色发表评论。有观点认为,当前政府在精神卫生保健方面的做法缺乏前瞻性与规划性。例如,政府虽然向精神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拨款,却在使用范围方面加以限制,继而出现部分资源错配或不到位的情形。有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前线工作人员反映,由于政府的拨款并非以恒常方式批出,因此有关机构都不敢将其用于增聘人手的长期支出上面,只能在拨款到期前购买非必需的电脑、空调等硬件设备。还有网民指出,政府过去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精神健康支援系统,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及早发现问题,在精神健康问题苗头刚现时就及时介入,减少严重精神疾病个案的积累与恶化,或者能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紧缺人手改善社会的整体精神健康。

  针对社会早前对特区政府在精神健康领域工作缺失的反映,近期发表的施政报告有力回应了相关的民意诉求与期待,不仅准确命中人手紧缺的要害,表示将增加医护人手与社工培训,并调动关爱队协助精神健康支援服务等,长远而言还建立了一个防治结合的精神健康支援系统,从而更有效地运用有限资源提升精神健康服务的质量。图5展示了自今年6月以来社交媒体对特区政府各项应对精神健康措施的关注度与正面情绪占比,可见在本次施政报告中提出的三项——提升精神健康服务及人手、关爱队协助社区支援、以及加强校园精神健康教育,皆比早前在社会惨剧发生后的紧急应对措施有更高的正面情绪占比,且处于接近5成至6成的较高水平。可见,社会多数舆论都看到了施政报告对精神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并肯定了政府直指人手不足问题核心的务实措施,以及制定全盘长远计划以改善现状的充分考量。

  有网民表示,乐见政府在施政报告中再次强调会增加精神健康支援相关专业人手,加快处理精神科个案,并探讨加强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单位社工的培训等,认为这体现政府扭转了过去主要靠拨款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看到并理解了前线工作人员希望改善人手问题的诉求,并预期长远而言定能逐步提升公众所获得的精神健康服务。此外,也有不少舆论认同政府在精神健康领域充分发挥关爱队的作用,表示在医护、社工紧缺情况难以短期改善之下,由热心地区人士组成的关爱队,将能贡献力量分担部分精神健康支援服务的压力。而针对政府加强校园精神健康教育,推出适合高小及初中的“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部分观点也认为此举能尽早在儿童进入青少年的敏感阶段,有效预防及识别潜在的精神健康问题,而非在精神疾病出现乃至恶化后才开始介入。一些正面言论更表示,从前述重视在预防阶段着力的举措可见,本届政府正逐渐形成系统性且具长期部署的管治思维,一改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痛”的处事作风。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去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首度提出在18区中成立关爱队 。如今成立一年有余,关爱队的角色定位愈发重要,服务职能亦显着升级。如图6所示,年中多起惨案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后,四名立法会议员在7月呼吁政府资助地区关爱队接受精神健康急救培训,并进一步提高社区对精神健康的关注与支援能力。此项倡议一经提出,就引发社会的积极反响,社交媒体对关爱队协助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的赞好度显着提升,不少观点表示支持政府全力激活关爱队的力量,切实服务民众所需。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更是18次提及关爱队,强调作为支援政府地区工作和服务地区民众的基层服务组织,关爱队未来将加强支援长者、残疾人士、照顾者及少数族裔人士,而在推广保障市民精神健康方面,队员们也将接受精神健康支援培训,协助社区中有需要的市民及早寻求支援。

  中评智库认为,透过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年发表的施政报告,可知香港社会精神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已经引起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完整综合且具连贯性、长远性的支援服务措施,展示了特区政府坚定以行动争取信任,认真聆听并及时回应市民诉求的务实作风。而对社区力量和关爱队的扶持引导,则体现了政府希望通过凝聚社会各界的参与及努力,为有需要的人士营造一个关爱和支持的社会环境,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务保障。但如部分观点指出,精神健康问题成因复杂,积弊甚多,未来仍需要深入调查发现问题,倾力调集资源处理问题,大力破旧立新攻克问题。其言不易,其行更难,唯有克难前行。

 (记者:林昊,分析师:方来牟,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陈日嘉)
图6 2023年6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关爱队协助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的赞好度按月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近年部分国家及地区每10万人口的注册精神科医生人数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2023年6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特区政府各项应对精神健康措施的关注度与正面情绪占比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3 2015至2022年中香港精神健康指数平均分变化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