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数据

中评数据:施政报告重改革回响热烈

2024-10-23 00:08:30
图1 香港社交媒体涉过去3份施政报告讨论在整体舆情中的关注度占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香港社交媒体在最近3份施政报告讨论中涉改革议题的关注度占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0月23日电/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3份施政报告,主题为“齐改革求发展、惠民生建未来”,继续聚焦经济民生领域的发展,并呼应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在多个范畴提出勇于求变的革新措施。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后得出结论:施政报告有力回应了香港市民当下最迫切的主要诉求与期待,并获得大多数舆论的高度关注与肯定,进一步强化了特区政府勇于担当、锐意改革的正面形象。其中,施政报告在经济发展、土地房屋等范畴的创设性举措,更是备受主流民意认可,并被认为是香港下一阶段步向“由治及兴”阶段的重要驱动力。

  如图1所示,对比本届特区政府过去两份施政报告,可见今年的施政报告在舆论场内引发的回响尤其热烈,社交媒体上涉施政报告议题的讨论在整体舆情中的占比高达34%,延续自2022年以来的增长势头。施政报告在香港社会能见度的不断提升,反映广大市民对特区政府的各项政策举措日趋有感,也愈发感受到社会各层面在治理上所发生的变化。

  此外,香港社会之所以对本份施政报告予以如此之大的关切,也与其中所展现的求变革新精神密切相关。由图2可知,今年涉改革议题在施政报告整体讨论中的关注度占比较前两年大幅跃升,分别是2022与2023年的6.8与8.4倍。

  本份施政报告自开篇之初即反覆强调改革求变的主轴,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在多个不同范畴提出大胆创新的施政举措。例如,在土地房屋范畴,施政报告提出订立住宅楼宇分间出租制度,展现出锐意取缔劏房的坚决态度;又如在经济政策范畴,施政报告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聚焦包括低空经济、航空科研、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而在人才政策范畴,施政报告则及时因应形势变化,从过去侧重“抢人才”转为更加强调“留人才”与培育人才。施政报告中所展现的务实求变、大胆革新作风,进一步强化了特区政府在主流舆论中积极有为、勇于担当的形象,也令更多香港市民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带领香港度过当下的关键转型期。

  图3对比了施政报告发表前后社交媒体最关注的主要政策范畴,可见经济发展、土地房屋、两地融合、国际化、人才政策等范畴,在两个时间段内皆为关注度最高的前5项。这反映本份施政报告有力回应了香港市民目前最迫切的诉求,并精准命中了香港社会所面临的痛点、难点,符合主流舆论希望特区政府在改善经济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更多能量的期待。

  受高利率环境与全球供应链重整等因素影响,香港在疫后的经济复苏步伐未如预期,故特区政府就重振经济所提出的举措,是整份施政报告中最受社交媒体瞩目的板块。较多舆论认为,针对当下本地消费低迷的现象,施政报告有找出关键症结,即访港旅客消费的结构性转变,并对症下药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予以应对,包括因应旅客追求“深度游”、“体验游”的新需求,发展特色旅游热点,开发生态旅游、熊猫旅游、赛马旅游等新产品。此外,也有不少观点乐见施政报告以革新思维,改善香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助推,丰富本地产业类型构建多元经济。据图4可见,主流舆论相当看好本份施政报告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指数在施政报告发表后有近两成的显着提升,明显高于前两份施政报告的增长幅度。

  而对于住房供需失衡的深层次问题,本份施政报告也提出不少亮眼措施,其中与改善基层居住条件、公平高效利用公营房屋资源等相关的部分,尤其引发舆论热议。从图5可见,取缔劏房的住宅楼宇分间出租制度、打击滥用公屋、完善置业阶梯等措施,在社交媒体皆录得较高关注度;另较多市民也关注施政报告稳定私人住宅市场的有关措施,放宽物业按揭贷款成数上限的关注度排名也高居第2。而且,社交媒体对土地房屋范畴各项措施的反应普遍相对正面,其满意度全部处于55以上的较高水平。

  有观点肯定住宅楼宇分间出租制度,指其有力回应了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出“香港要告别劏房”的讲话,认为以列明最低标准的“简朴房”取代劏房,将能更好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环境,是当前公屋供应未能跟得上需求之下的务实安排。也有舆论点赞特区政府大力改革公营房屋制度的努力,认为打击滥用公屋、调整绿白表比例、增加居屋在未来整体公营房屋中的占比等,将能在加快建造公屋以外,透过在分配环节促进公屋流转,令更多基层市民能更快轮候到公屋,优化对现有公营房屋资源的利用。此外,不少声音也欢迎施政报告放宽物业按揭成数的安排,认为在楼市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眼前,此举将有利于平稳整体楼价、降低金融风险,并能够保障市民的资产财富、提升社会整体的信心预期。

  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形势,本份施政报告在巩固提升香港原有国际地位的同时,也更加强调继续拓展新的海外网络。如图6所示,今年社交媒体涉后者讨论的关注度再较去年有明显上升,而前者的关注度则维持在与去年基本相若的水平。本届特区政府自第一份施政报告以来,就十分关注在中美竞争持续加剧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香港作为金融、航运、贸易等八大国际中心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应对来自西方国家的潜在风险,积极开辟新的朋友圈,尤其是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加强往来,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主流舆论大多认可特区政府这种全面兼顾的国际观,认为在大国博弈之下,香港更加需要认清自身所处的环境并找准定位,也要积极寻找新出路分散风险、创造机遇。有观点认为,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在中东、东盟等地区开拓旅客客源、争取新投资等内容,正正反映了香港在中西夹缝下求存的灵活变通。

  图7展示了香港社交媒体最关注的涉两地融合具体措施,其中涉促进两地人员流动的部分关注度最高。不少观点尤其是来自零售、餐饮、旅游等业界的声音,乐见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提到,已向中央争取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与扩大“一周一行”试点城市范围,认为该项政策若能落地,将对香港本地的经济复苏有很大提振。另也有舆论认同施政报告配合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内的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认为香港与其他湾区城市间,在专业服务包括法律合作、医疗协助等方面,仍有很多空间尚待挖掘。此外也有声音肯定施政报告继续推进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例如试行“片区开发”模式提速落成新发展区,以及计划建设北都大学教育城,促进两地的教育、科研合作发展等。

  不同于前两份施政报告,本份施政报告把人才政策的重点,更多放在如何“留人才”以及培育人才,而非仅以“抢人才”为亮点。由图7可见,社交媒体上“留人才”、培育人才等施政措施的关注度,在整体涉施政报告人才政策讨论中的占比高达8成2,较过去两年仅两三成左右的份额大幅提升。特区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的新输入人才机制,已为香港吸纳了约16万来自海内外的人才,有效纾缓了疫后初期人手短缺的压力。主流舆论认同,施政报告当刻适时调整人才政策,往如何协助人才扎根留港、以及培育更多高质量人才等方向倾斜,期待特区政府在未来的施政中,透过配合改善各范畴领域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创科、青年与教育等各个环节,让香港能成为一片人才奔赴向往并得以茁壮发展的乐土。

  据图9可知,与过去两年比较,本份施政报告对特区政府声望的提振最为显着,其发表后所统计的社交媒体对特区政府信任指数,在自2022年以来3份施政报告中最高。足见,主流舆论相对满意施政报告在各个范畴的政策措施,这主要得益于前述施政报告不仅有力回应香港市民在经济、土地房屋、国际化等领域的重点期待,也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改革新政,令广大市民看到特区政府迎难而上改善经济民生的决心。

  中评智库肯定,特区政府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所展现的勇于担当、求变革新作风。香港当下虽然处于关键转型期,不仅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自身的深层次问题也亟待解决,施政报告不仅一一正视了香港社会当前最突出的痛点、难点,更以积极有为的态度,灵活运用现有资源及各项政策工具,提出强而有力的措施精准应对,获得了主流民意的广泛认可与好评。我们期待,特区政府未来继续以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领导社会各界突破瓶颈、清楚障碍,令香港在“由治及兴”的路上高歌前行!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图3 施政报告发表前后香港社交媒体最关注的主要政策范畴(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近3份施政报告发表前后香港社交媒体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指数变化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香港社交媒体对施政报告中各项涉房屋范畴具体措施的关注度与满意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香港社交媒体对近3份施政报告中涉国际化范畴两大主要面向的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7 施政报告内最受香港社交媒体关注的涉两地融合范畴具体措施(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8 自2022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施政报告人才范畴讨论中三大主要板块的关注度分布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9 最近3份施政报告发表后3天内所统计的香港社交媒体对特区政府信任指数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