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导报

中评月刊:家族叙事与两岸青少年家国情怀

2024-11-22 00:25:38
  中评社香港11月22日电/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讲师王卓亮硕士、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张匀铭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0月号发表专文《家族叙事与两岸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创新培育路径》,作者认为:家族叙事是对家族历史、事迹、人物与文化等内涵的理解和建构,对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青少年的家族文化传承、家族历史建构、身份认同及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两岸人民携手共进的情感纽带与重要途径。以家族为单元,在两岸家族交流中实现互亲、互爱与互信,体认家国同构思想,重塑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有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真正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文章内容如下:

  近十年来,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了异化与错位,“台湾人认同”不断升高而“中国人认同”在逐年下降①。台湾问题是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问题,它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全局利益、世界地位和长远发展。面对台湾政治当局的去“中”趋“独”的政治倾向,以传承亲情、乡情和民族情的两岸家族叙事为纽带,在交流中实现互亲、互爱与互信,进而重塑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这对于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岸华人社会的共同文化基石,全面理解并发挥其所蕴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助于两岸同胞体认家国同构观念,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族叙事是指个人对家族历史、事迹、人物、文化的叙事性理解和建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②。在家族聚餐、年度假期和节日庆祝等家族礼仪活动中,通过反复讲述来传承祖辈的正面故事,解读对人生的认识,可以将家族的价值观和核心意识传达给青少年,培养其强烈的家族自信和自豪感,同时也对其自我身份认同、家族文化传承、家族历史建构与家国情怀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以爱家爱国为主要特征的家国情怀,他强调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与“家”密不可分。
  一、家族叙事、青少年身份认同与家国情怀

  身份建构是基于社会的自我概念和群体间关系的相互作用。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身份或角色,这些身份或角色会通过性别、种族、宗教、国籍、职业和家庭角色等方面影响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人生各个时期对自身心理、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角色身份的不断完善,从而达到内外统一的感觉和心理体验。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同一性始于家庭环境,孩子们在家庭里接受父母等家中长辈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遵循特定的生活模式,开始发展他们的主要生活原则和信仰结构,定义对特定文化的归属感③。有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因素④。Merrill等人研究发现,家庭史认知水平与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未来规划能力与接受自我能力呈正相关,而与心理问题的内部化及外化行为呈负相关⑤。Bapi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叙事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让他们能够在困境中积极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从而顺利渡过同一性危机⑥。综上,对家族史和家族文化潜移默化的认识,有助于青少年思考自己是谁、未来的方向以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家族叙事是通过对家族共同记忆的理解和建构,将家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自我、家人与家族链接起来,使家族的共同记忆不仅得到传承,还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可见,家族叙事的过程是个体对家族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青少年在瞭解家族的发展历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和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个体身份认同;同时家族叙事中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挖掘家族叙事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可以使青少年更好地瞭解家族的传统和文化,培养他们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另外,家族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国家和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家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每个家族的艰苦奋斗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反过来福泽每一个家族。可见,家族叙事中又蕴含着深刻的家国一体、家国同构价值观。因此,家族叙事不仅是我们瞭解家族、建立血缘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教育方式,也是我们建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教育方式。

  二、家族叙事涵养台湾青少年家国情怀的现实基础

  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同属中华民族。自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历经变迁,但它依然保持着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从语言、文字到传统道德,从民间风俗到思维方式,都以中国式的风貌为主,延续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从语言使用来看,台湾官方语言为大陆普通话,主要民间语言为大陆的闽南话、客家话等。据调查,有66.3%的台湾人主要沟通使用语言是普通话,其次是闽南语,占31.7%,第三是客家话,占1.5%,其他语言则都低于1%⑦;通用文字为繁体汉字。从生活习惯来看,台湾人民重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纪念形式与大陆类似,通过这些节日达到与家人(族)团聚、欢庆、慎终追远的作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民间信仰来看,台湾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为发源于大陆的儒释道思想。调查发现,若只能选择单一信仰,台湾地区有27.9%的民众认为自己信奉传统民俗宗教,19.8%为佛教,18.7%为道教,其余为无宗教信仰或相信其他宗教⑧。台湾地区还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和家庭文化的传承。台湾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固有道德”,所以台湾地区一直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伦理秩序,各级学校也都立下了“礼、义、廉、耻”的共同校训。这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台湾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都十分有利。
  (一)家族纪念日的重视与庆祝:在台湾的家庭中,家族纪念日如祖辈生日、家族活动、祭祖活动等被看作重要的活动。台湾地区教育部为了增加家族祖孙间的交流,于2011年将每年8月的第4个星期日定为祖父母节。对这些纪念日的重视,有助于加深个体对家族的身份认同感,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二)语言的使用与传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政府已经发现母语传承的危机,闽南语在世代之间的使用降了近6成,客家话则降了7成,其他语种的使用率下降更大 ⑨,为此,台湾地区政府要求自2022年开始中小学必修本土语言,包含闽南语、客家话、原住民语、马祖语和台湾手语⑩。其中闽南语与客家话主要传承自中国大陆的福建与广东。台湾家庭中母语的使用和传承,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增进个体对台湾本土文化的认同感⑪,并加深其对两岸尤其是台湾与福建、广东地区乃至中国文化深度联结的认知。

  (三)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传递:台湾家庭传承了中华文化的许多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教导亲密/婚姻关系、夫妇关系、亲职关系、子职关系、祖孙关系等各种伦常知识。这些价值观念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培养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有助于两岸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民族认同。台湾家庭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传统节日的庆祝、祖先祭祀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通过这些传承,有助于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理解。瞭解历史,能够使个体对台湾在中华文化背景中的独特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自觉体悟“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体认“家国同构”的思想,从而打下更加深厚的国家认同基础。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早已在台湾开枝散叶,融入了台湾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中。家族叙事作为个体身份认同的基石,能较好地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家族文化与国家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建个体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三、家族叙事培育两岸青少年家国情怀的育人维度

  家族叙事作为家族文化的傅承方式,在培育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促进国家认同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家族叙事促进两岸青少年家族历史的认知

  在家族叙事活动中,通过祖辈们的口述或家谱资料的查阅,青少年可以追溯家族的来源、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深入瞭解自己的家族背景、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这不仅使个体生命存续的空间和时间都得到了延展,个体与家族的情感联结也得到了强化。若能通过民间的互动交流,家族叙事同样能促进海峡两岸亲情的延续和传承。通过家族叙事的分享和交流,两岸青少年可以感受到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纽带,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理解认同,促进两岸青少年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家族叙事激发两岸青少年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家族叙事是个体与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一种深层对话。家族叙事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敬老、忠诚等。通过家族长辈讲述家族的历史,两岸青少年可以瞭解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行为准则,培养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坚守,激发对家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它不仅能体现个人的家国认知水平,还能提升个人的家国认知能力。

  (三)家族叙事促进两岸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育

  家族叙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理解活动。个体要进行家族叙事,首先必须确证自己的家族身份。家族叙事中对自身族群身份的确证过程,亦是个体对家族文化理解、接受、思辨的过程。家族叙事中常常融入对祖国的赞美与敬仰,通过讲述家族发展与国家的历史联系,青少年可以感受到家族与祖国的紧密联系,激发对祖国的归属感。

  四、家族叙事涵养两岸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创新路径

  习近平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因此,在增进台湾同胞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可以家族为单位,老少携手,积极推动两岸的情感沟通与和谐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与精神归属。

  (一)融理于情,重建两岸家族叙事教育的情感内核

  是什么维系着一个家族的根基?是什么连接着一个家族的血脉?是家族情感的深切投入。因为融入了情感,血脉才能得以延续,家族根基才能得以稳固,还能使家族成员在困难中团结一心,在挑战中共同成长。家族叙事承载着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是连接家族成员之间的纽带,也是传承家族传统的桥梁。
  在和平的环境背景下,运用文化、语言的共同基础,求同存异,相互交流,以促进认知上的相互理解与情感上的相互融合。这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至关重要⑫。因此,要充分发挥家族叙事的家国情怀教育功能,就必须将情感吸引和理性认知相结合,做到融理于情、情理结合。

  1.家族活动与传统节日:组织家族成员定期举行家族活动和共度传统节日,或者定期分享和交流家庭故事给家族中的年轻世代,包括家族的形成或迁移历史、家族成员的生活经历、成就、困难和家族的价值观与韧性。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可以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让家族成员更好地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温暖。

  2.家族书籍出版与文化传承:一个家族的发展史能展现其家族传承已久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出版家族史、家谱和家训等书籍来记录并传承家族的珍贵记忆,既能传承家族传统、拓展家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又可以加深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联系。也可以针对新一辈家庭成员,开展家族价值观教育课程,让他们瞭解和接受家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孝顺、忠诚和责任感等美德和人格品质。

  (二)科技赋能,建构两岸家族叙事数字化平台

  建构两岸家族叙事数字化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两岸家族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家族事迹、传统文化和亲情故事,促进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理解⑬。青少年通过数字化平台直观地瞭解家族历史和传统,能够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文化根脉,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增强他们的家国认同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促进国家统一与和平发展。

  1.家族树建构:提供各姓氏家族树的构建功能,包含各姓氏的发源、迁移等内容,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录入家族成员信息,建立完整的家族谱系。

  2.家族活动互动平台: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组织线上家族活动和互动,如家族联谊、文化讲座、家族史研讨等,促进两岸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交流。同时,也让两岸家族成员随时上传和分享家族故事、照片和视频,实现家族叙事资源的数字化传承和共享。
  3.数字化家族博物馆:建立数字化家族博物馆,展示家族叙事资源的多样化内容和形式。可以通过拍摄家族微电影、绘制家族画册、举办家族文化展览等方式,将家族叙事资源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激发家族成员的兴趣和参与。家族成员可以在数字化博物馆中浏览家族文物、家谱资料、传统文化展品等,深入瞭解和体验家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积淀。

  (三)创意传承,两岸家族叙事资源的活化与转化

  家族叙事资源的活化与转化是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和艺术形式,鼓励两岸家族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家族叙事资源的创意再现和传承,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家族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和传承的桥梁,激发家族成员对家族文化的热爱、认同与传承,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1.个性化家族文化产品:家族成员可以通过定制个性化家族文化产品,如家族定制纪念品、家谱图书定制等,将家族叙事资源融入生活和工作中,增强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2.虚拟实境展示:利用具身技术,将家族叙事资源转化为虚拟实境展示。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家族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的展示,家族成员可以身临其境地探索和体验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互动。

  3.家族叙事游学体验:组织家族叙事游学体验活动,结合VR和实地游学,让家族成员在实地探访家族成长历程的同时,通过具身技术进行互动和体验,打造沉浸式家族文化传承之旅。

  两岸家族叙事赋能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育,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重新认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以“家”为切入点,以情感吸引为核心,创新家国情怀的培育方式,为两岸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注入更多情感温度和文化活力。期望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以家族为单元,老少携手,海峡同胞实现互亲、互爱与互信,重塑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中国人认同”,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真正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基金项目:本文是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闽南方言态度研究”(项目批准号:JAT220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孔小惠,戴高云.(2020).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变迁及其成因分析——基于叙事认同理论的视角,台海研究,4,41-52.

  ②Fivush,R.,Bohanek.J.G.,Duke,M.P.(2008). The self in time: Subjective perspective and intergenerational history.NY: Psychology Press,131-143.

  ③董琳.(2022).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家族叙事、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3-8.

  ④王树青,曹辉,苏霞.(2017).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 15(03), 343-350.

  ⑤Merrill,N.,Booker,J.A.,&Fivush,Rn.(2019).Functions of parental intergenerational narratives told by young people.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11(4),752–773.

  ⑥Bapi,M.(2018).A study on the role of family influenced self identity crisis among female secondary stud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8(7).191–211.

  ⑦台湾地区行政主管单位.(2020).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结果.

  ⑧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台湾地区).(2021).2021年第一次社会意向调查.

  ⑨台湾地区文化主管单位.(2021).面临传承危机语言调查.

  ⑩台湾地区文化主管单位.(2019).语言发展法.

  ⑪王卓亮,陈顺森,黄亮.(2024).闽南方言与两岸文化交流调研分析,中国评论,316,107-111.

  ⑫王强.(2020).“春晚”的台湾叙事与两岸“叙事共同体”的建构,新闻与传播评论,1,85-94.

  ⑬谢清果,王昀.(2014).两岸网络公共领域中的身份认同及其交往逻辑的功能考量,台湾研究,5,19-28.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0月号,总第322期,P9-13)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