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社会新时尚 内地“学术酒吧”走红
2024-11-20 14:39:30
中评社北京11月20日电/据大公报消息,柔和的灯光,温馨的布局,专业的PPT,侃侃而谈的分享者,随时抛出问题的听众……近日,一种名为“学术酒吧”的活动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兴起,吸引许多有分享欲的专业人士和有求知欲的青年参与其中。他们在轻松平等的对话环境中,热烈讨论,彼此交流。在当下这个“知识型社会”,分享者期待在思维碰撞中迸发新的灵感,听众欣然接受知识的洗礼,酒吧和学术“不期而遇”,一种文化休闲消费新方式便这样成为了潮流。/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广州报导
广州青年阿达开了一家可以举办小型活动的“克莱恩homebar(家庭酒吧)”。如何与一众homebar形成错位,打造独特的服务卖点,是阿达一直思考的问题。随着“学术酒吧”走红,阿达也想在酒吧里为学者和求知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于是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篇题为“这也许是广州唯一的学术酒吧”的帖子,成功“蹭”到了这波流量。
“第一场活动,是中国科学院一名地球科学博士做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科普分享。”阿达说,对方是看到帖子后主动上门洽谈。事实上,阿达的学术酒吧开办至今,超过80%的分享者都是主动联系,“‘学术酒吧’的功能定位与许多高校老师和硕博研究生的科研需求相契合,也切中了他们对所熟知并热爱的话题的分享欲。”
传播科普知识 参与无需高门槛
策划第一场活动时,阿达在瞭解主题后提出了“轻学术”的要求。他清楚,与高度专业性的学术论坛相比,前来参与学术酒吧的听众“可能更偏向于获取一些科普性知识”,因此轻松有趣的分享非常重要。这也是广州学术酒吧的特别之处。和内地其他城市“阳春白雪”式的学术酒吧相比,广州的学术酒吧更具普适性。主理人不会要求分享者在权威期刊发表过论文,只需对所研究内容有足够的热爱和深入的瞭解。
此前,阿达的homebar举办过一场主题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的理性能否应对必然发生的命运”的学术分享活动,分享人来自广州某高校哲学专业。分享会上,20多名通过预约抢到参与名额的听众盘腿而坐,在松弛的氛围中讨论理性、先知、命运等话题。阿达认为,这就是学术酒吧的魅力所在。置身学术“象牙塔”的学者可以更多地接触社会,普通人也有机会跳出信息茧房,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但伴随“学术酒吧”走红,争议也纷纷出现:有人认为学术应该严肃,所谓“搞学术”,就是写论文、开组会、做报告;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帮文科生在“自嗨”,分享的内容大多是人人都能聊几句的哲学话题。
对此,阿达并不认同。实际上,最近不乏有理科生出于好奇和兴趣,来学术酒吧听一场与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哲学分享会。对他们而言,有机会走出实验室,讨论平时鲜少接触的话题,进行一些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思考,这个过程本身就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