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对华科技投资 美国何异作茧自缚
2024-11-01 17:04:45
中评社北京11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美国政府于近日公布,将于明年1月2日实施美国财政部今年6月发布的所谓《拟议规则制定通知》,把半导体、微电子、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AI)视为国家安全相关技术和产品,幷由美国财政部新成立的全球交易办公室,限制美国个人和企业在我国内地、港澳特区,以及其他的“受关注国家或地区”,投资上述领域研发的公司。
从此事可以看到美国政客一贯的双重标准,以及因而损害其国家真正的长远利益。在2023年,美国是香港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商品贸易总额为4722亿港元(603亿美元)。同时,香港是美国第27大贸易伙伴。截至2022年底,美国占香港外来直接投资头寸约为3514亿港元(450亿美元),排名第六位;香港向美国直接投资头寸约为1642亿港元(210亿美元),排名第八位。美国对香港的贸易顺差过去10年达2715亿美元,是其全球贸易伙伴中最高。这些数字说明了香港和美国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互动,美国企业在香港有庞大的商业利益。
美国对华包括香港、澳门特区限制投资相关技术和产品,何异于作茧自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最终的受害人只会是美国企业。就如特区政府发言人所说,美国政客为求自身政治利益,破坏正常投资贸易、自由市场和经济秩序。有关所谓限制不单破坏港美正常商业活动,亦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损害美国企业的自身利益和商业利益,影响双边经济活动,是损害他人亦损害美国企业的政治操作。
事实上,这也幷非美国第一次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展现其“美式双标”攻击国家和香港。大家若非善忘的话,便会记得中央为平息香港的黑暴,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止暴制乱。美国随即大肆抹黑,无视当时香港的实际形势和就国家安全立法的合法权利,而污蔑中国“泛化国家安全”。但到了现在,美国自己反以“国家安全”为名行打压国际贸易之实,美国之虚伪在此可见一斑。
美国近年之所以对我国疯狂实行“科技制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刺激到部分美国政客的焦虑心理。任何熟知国际关系的人都会发现,如美国选择打压某个国家,总是跟国家的经济体量和综合国力有关,特别是随着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已经晋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便难以避免被美国的统治集团视为假想敌。
大家若纵观历史,更会发现即使是外交上的盟友,只要美国的政经利益集团认为,对方在经济体量上存在所谓的潜在威胁,也会被美国加以打压。以外交表现上极其亲美的日本为例,对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由于其汽车和家电业表现强劲,造成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于是便遭到美国以经济手段轮番打压,幷迫使对方签署《广场协议》,日本因而透过降息维持经济表现,导致股市、楼市泡沫越吹越大,幷在1991年泡沫爆破后,陷入数十年的低迷。
美国今次打着国家安全的名义,限制其国人及企业在华投资高新科技的研发,也是因为其总统大选在即,于是拜登政府要赶在换届之前,落实此一反华政策,借机向其服务的利益集团示好,从而希望换取其所属的美国民主党能够继续执政。
但跟日本不同,美国这么多年来的打压、制裁从来没有真正“打倒”过中国。中国现时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以及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5项关键技术领域,反而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幷正在另外7项技术领域迅速追赶领导者。即使美国不愿承认,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近年亦取得了长足进展进步。美国的制裁非但没有成功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反而迫使中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美国工具的使用,倒逼技术突破。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在经济和科研等领域上精诚合作,共谋双赢,才符合美国长远利益。事实上,我国亦已多次公开强调永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美国若还要一厢情愿视我国为假想敌,暴露的不过是自己的丑陋和自卑而已。
(作者系陈凯文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