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频道

人才配对存落差 高才入港后“一职难求”

2024-12-11 14:26:30
李先生表示,会积极跑各种现场招聘会求职,更前往不同机构亲自递交简历,却连面试邀请都鲜少收到。图为上月举办的香港高才就业招聘展览。资料图片
李先生教导儿子垃圾分类,父子俩已融入香港生活。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香港文汇报报导,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推出多项人才输入计划,根据入境处数据,各计划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近24万宗获批,首批高才通计划申请人近月陆续进行续签延长逗留时间。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心怀香港梦的申请人到这座城市打拚的经历,有人闯出自己一片天,有人英雄无用武之地,主人翁的得与失,都折射出对人才计划的启示。

  来港前在内地一所大学任职教授的李先生属优才计划下人才清单环境技术服务类人才,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成绩卓越,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作为教授级人才,他去年初来港以后,求职过程却处处碰壁,最初瞄准八所资助大学的副教授或助理教授职位,投放的应征信却石沉大海,为生活他一再降低要求,讲师、行政职位、地产公司职员,甚至连补习班老师也愿应聘,但全都无功而返。“无论我怎么努力,就是找不到工作。”求职不顺没有令他质疑当初申请来港的决定,却令人深思——人才清单与人才市场需求脱钩,或许这类专才确是香港未来需要的,但当下未必有其用武之地。

  46岁的李先生于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毕业,是环境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正值年富力强,2023年初申请优才计划时毫无阻滞,迅速获准落户香港。

  记者日前到李先生位于西环一座单栋大厦的住所家访,寓所是常见的两室一厅布局,面积不大,收拾得井井有条,其儿子一年半前入读附近一所直资中学念中三。

  房租学费开销大 两年已耗80万积蓄

  在港两年期间,李先生坦言饱受搵工难困扰,“我本来是一个特别乐天的人,无论在哪里,赚钱多少,都觉得生活很有意义。”但在港的生活总充满挫败感,睁开眼睛柴米油盐的压力扑面而来,“房租每个月1.8万,加上水电煤气,差不多两万块,孩子读书学费每年5万多,还有在这边生活的费用,往返香港和内地的交通,一年差不多要近40万元的花销,两年下来就是80万元,全部靠我们自己的储蓄。”

  由于在港至今仍未找到合适职位,他一直保留内地一所院校正教授职位,会定期进行遥距教学及回校主理研究,但收入未能抵消香港生活费,“我之前在同事中算是长得年轻的,现在每次回学校,学生们见到我都说,老师你怎么长了这么多白头发。”

  李先生来港初期对找工作信心十足,然而一年多都没有回音,令他逐渐慌了神。今年开始,他不仅更努力地网上“海投”,跑各种现场招聘会,更会前往不同机构亲自递交简历,却连面试邀请都鲜少收到。

  “我现在已经不去想offer(聘书)之类,我只想要有人给我解释,为什么不行?是我年龄太大了,研究方向不对,广东话不好,哪怕是我在学校待久了,书呆子气太重也行,只希望有人能如实告诉我。有一些职位,明明我各方面都很符合,但是投过去一点回应都没有。”他慨叹道。

  符人才清单条件却无用武地

  最令李先生费解的,还是人才清单与香港真实人才市场之间的落差,“我之所以下定决心过来,是因为人才清单说香港需要环境技术类人才,近年立法会也经常谈到垃圾征费,加强香港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发展等等。政府说需要,实际情况恐怕是不太需要,最少此刻不需要。”

  不断遇挫折令李先生一再自降身价,从最开始瞄准八所公立大学的副教授或助理教授职位,后来发展到讲师和行政职位不拘,到最后连补习班老师也愿意尝试,“上周有一家补习社让我去面试,谈了之后到现在也没消息,应该还是不行。”除教职外,他也投递过商业机构,例如有建筑废料处理需求的工程公司、地产公司,同样杳无音信。

  以徐霞客经历自勉 无悔来港

  尽管未觅英雄用武之地,但他从不后悔来港,“我的偶像是徐霞客,他一生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人和事,我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经历肯定是有美好的部分,但不可能只有美好,负面的我也接受。”

  忧续签有变数 碍儿学业发展

  除了个人的事业发展外,在内地任职大学教授的李先生申请来港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为孩子寻求优质的教育,但根据现行的优才计划,若主申人的签证/注无法续签,其在港子女也无法逗留,学业也受影响。“我的小孩本来考上了内地本省一家特别有名的中学,但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很不适应学校严格的教育模式。我也希望他能有一个相对快乐宽松的环境,香港正好可以提供,就安排他过来读书,没想到反而因为我的续签问题,可能耽误了他。”

  由于办理转学手续及等候香港入学排期需时,李先生16岁的儿子今年只能在港就读中三,比同级生年纪稍长,不谙广东话,又是插班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融入现在的班级。“我经常鼓励他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要多和香港本地的小朋友交流,瞭解他们的想法。现在他适应得还算可以。”李先生说。

  倘重回内地升学 学习效果难衔接

  然而,好不容易熟悉环境后,由于父亲没有如期找到工作,能否续签亦存在变数,连带儿子的学业也受影响,随时要随父返回内地学校升学。在内地和香港两套不同的考试系统之间反覆跳跃,不仅学习效果难以衔接,对学生心理难免也会产生影响。

  “我儿子最近和我说,他感觉压力很大,因为爸爸找不到工作。我告诉他,这是我们大人的事情,他不用想那么多,哪怕真的回去了,也是一段成长经历。”李先生说,早年在北美做访问学者时,儿子曾在当地上学,回国后也经过了适应期,这次恐怕要再来一次。

  对香港的教学质素,本身是大学教授的李先生还是给出了客观的赞许。他平时会辅导儿子功课,父子俩还会一起制作物理模型,两人均认为香港中学教材讲解详细,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穿插很多生活应用场景,而不仅是以“做题”为主。他相信儿子这一年多的学习是有所收获,更希望儿子在港开阔视野,心理上更强韧、坚实。

  盼增支援助融港 添求职指引

  李先生来港前曾在加拿大生活过,发现当地政府会为新来家庭提供各类支援,以加速融入社会,认为这方面值得香港借鉴。他透露,曾到特区政府资助的机构报名学粤语,机构却要求集齐上堂人数才开班,“去年报名说等人凑满才能开,到现在也没有消息。”李先生建议特区政府为新来港人才提供配套的适应措施,让他们融进香港社会中,建立强大的人脉网络,才有利事业发展。

  求职除了讲求实力,掌握最新职场资讯也十分重要。李先生初来香港时人生路不熟,完全不知到哪儿找工作,“申请成功后我又问了入境处有没有就业相关的指引,入境处说需要自行找就业中心,他们仅负责签证(注)事务。”

  之后,他在网上搜索找到劳工处就业中心,职员着他自行在壁报上的招聘广告找合适工作,“那些墙上贴着的都以蓝领工作为主,跟我的背景还是有些差距的。”

  他坦言,参与不少招聘会,当中部分更是为高才通人士而设的招聘会,但大部分职位都是金融相关,跟他环境技术服务类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位少之又少,原因是香港的环保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较少需要高端环保技术人才。

  关注人才计划的立法会议员尚海龙认为,政府需要定期检视计划续签条件、人才清单等计划细节,不断优化,“人才清单一定是动态审视的,因应行业需求、规划等发生变化。”

  议员倡定期优化人才清单

  在续签的问题上,特区政府近期公布了高才通计划续签的几个条件,有好有不好,例如跨国公司的高管人才若在港缴税,就有机会续签,这是放宽的地方,但也有以合约制受雇的申请人,可能续签一次只获得几个月的延长,就要再次申请。“重复申请不仅会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申请人也不易作出生活安排。”尚海龙希望明年3月后,首批高才通续签大致完成,政府可根据续签比例、申请人集中反馈的问题等,作出综合检讨。
李先生去年初来港以后,求职过程处处碰壁,但无阻他对香港的热爱。香港文汇报
为李先生与儿子一起制作的物理模型,桌面上则是元素周期表,显示他对儿子教育的重视。香港文汇报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