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思潮
2015年1月号,总第205期

只有大胆占领道义制高点才能摆脱长期性战略被动——给中国国民党的一点建言
郑剑(北京)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研究员
  2014年11月29日,中国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再尝败绩,延续了马英九大位任内不断走下坡路的历史性轨迹。尽管事前没有人相信国民党会赢,但这次失败之惨重程度,还是超乎预料,应当称作“溃败”。岛内评论认为,这次失败是“国民党1949年撤退到台湾以来最惨的一次”、“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式大败”(指民进党以少胜多)、“溃不成军”。马英九和国民党此次挫败,具体原因颇多,相关高见充栋,本文不拟讨论。笔者这段时间以来在对国民党的历史与现实的观察中,有颇多感悟。国民党不只在今天的台湾,它的历史就是一段失败多于成功的历史、从被动到被动的历史。1923年10月15日,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上演说时郑重指出:“本党自成立以来,成功的次数少,失败的次数多。”(《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P.526)笔者认为,最迟自1928年争取张学良势力“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即开始显露出走下坡路的历史性态势,一直未能有效遏制。直到孙中山的论断发表91年后的今天,这一态势在台湾仍在继续。而导致这一结果的首要原因,就是国民党经常不能、不敢甚至不愿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提出并推行其政治主张,引领自己的党员群众同心戮力、发挥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