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论语
2016年3月号,总第219期

“香港本土意识”向何处去
祝捷(武汉)
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导
  “这还是那个香港么?”农历丙申年的大年初一,可能会有很多人的脑海中会形成这样的问题。2014年9月,由“行政长官普选方案”引发的香港“政争”,最终演变成一场街头运动。而这一年多以来,香港的各种社会运动层出不穷,各路人马轮番上演,终于在一个本应祥和的日子,演变成一场“暴乱”。无论是街头运动,还是旺角的这场暴乱,背后涌动着的,是诸如“香港本土意识”、“香港民主化”、“香港民族”乃至于“香港独立”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话语。如果去除这些意识形态话语之前的“香港”前缀,这些意识形态话语在“一个中国”框架内,一度是专属于“台湾”的表述。如今,海峡对岸的戏码还未演罢,香江对岸的闹剧已经开演。“港独”,这一本不应属于香港的意识形态话语,已经从一种隐秘的只言片语,演变成为一股社会思潮、一种理论体系和一场政治运动。“反水客”、“驱蝗运动”、“占领中环”、“旺角暴乱”以及现在还无法断言和预测的事件,改变了过去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法治、有序、繁荣的香港。“香港本土意识”从哪里来?“香港本土意识”将向何处去?“香港本土意识”应当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