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透视
2017年11月号,总第239期

美国对中国钓鱼岛政策的历史嬗变、霸权逻辑与未来走向
郑保国(武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
  作者指出,美国对中国钓鱼岛政策肇始于二战结束前夕美军对钓鱼岛的临时管控,最终定型于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其形成过程折射了战后美国东亚霸权战略的演变。美国先无中生有地解释其炮制的《旧金山对日和约》,使其对钓鱼岛的非法管控“合法化”,再依据非法的《美日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岛“归还”日本,并在由此引发的钓鱼岛争端中偏袒日本,最后把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适用范围。美国不顾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与法理事实,拿它与日本私相授受,以《美日安保条约》保障日本的“管辖权”,这些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充满霸权逻辑。随着美国霸权相对衰落而中国快速崛起,美国东亚霸权的维护需要联日制华,从而与日本对华遏制战略一拍即合。中短期内美国对中国钓鱼岛政策及其霸权逻辑不会改变,中长期美国必须做出战略抉择,但它更坚定支持日本的可能性较大。 

  历经半个多世纪演变而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而最终定型的美国对中国钓鱼岛政策,主要包括法理上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不持立场”;《美日安保条约》(1960年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美日相互合作与安全条约》“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适用于钓鱼岛,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日本对钓鱼岛“施政权”的行动。美国对中国钓鱼岛政策的形成过程折射了二战后以来美国东亚霸权战略的历史嬗变。它究竟从何肇始并如何演变而成?内含什么逻辑?会走向何方?……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