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主导亚洲全区域合作?
‧货币与防务二重化意义何在?
‧如何构筑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怎样达成亚洲联盟?
从次区域合作到区域整合
在亚洲,目前已有三个次区域合作组织,它们是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推进亚洲区域合作的最好办法,应是以这三个组织为载体,通过它们之间的交叉、渗透、合作和竞争,来实现全区域的整合。
欧洲的区域整合也经历了一个从多元竞争到统合为一的过程。英国最初并不愿意与法德一起共同推进西欧的一体化,而是试图另起炉灶,自己组织一个小范围的区域联盟(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来分庭抗礼。祇是在这种努力失败之后,才于一九七二年底退出该联盟,转而加入到欧洲整合的队伍中来。亚洲的三个次区域合作组织,也势必要经历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目前,上海合作组织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之间,已有一定的交叉关系。东盟与这两个组织之间也有一定的合作关系。
至于谁将主导亚洲全区域的合作进程,成为未来亚洲联盟的孵化器(incubator),则取决于这三个次区域合作组织中何者能成功地发起、召开「亚洲货币合作会议」、「亚洲安全合作会议」,在货币合作和安全合作两方面最先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建立起有效的货币体系与安全机制。前苏联的解体和欧盟的诞生,欧盟的紧密化和独联体的松懈化,以及一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急欲脱离独联体转而加入欧盟,从正反两方面给了亚洲现有三个次区域合作组织以很好的警示和提醒。
前苏联的问题是过度紧密化,几乎剥夺了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而独联体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有共同的军队发展到瓜分乾净,从有共同的货币到各家重起炉灶,从有可观的共同岁入到靠成员国缴款度日,在共同货币、共同税收和共同安全等方面不断后退,退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加上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其离心离德势所必然。顺便说,前苏联的过度紧密化,可能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宽松有关;假如美国一心与欧盟为敌,后者也难保不走上过度紧密化的道路。这就提醒我们,亚洲的整合应避免与外部正面冲突,以防被迫走向过度紧密化。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际组织都需要在过度紧密化和过度松散化之间找到最佳点,并在前进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度的有所作为增强凝聚力,从而获得巩固和发展。否则,不前进、不创造,无所作为,就会面临关门大吉的危险。联合国不向紧密化方向发展,不发行共同货币,不开征国际税收,不组建直属军队以确保成员国安全,也终无出路。
亚洲之所以必须推进全区域合作,实现自己的区域整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联合国改革步履艰难且误入了「增常」和「争常」歧途而偏离正路的现实所迫。如果联合国能在民主化、法治化的基础上解决共同货币、共同安全等关键问题,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联盟,亚洲整合与否无关紧要,有没有亚盟也无所谓。但是现在,既然联合国难有作为,亚洲的三个次区域组织就必须至少有一个站出来引领区域合作的方向,推动全区域整合的实现,为亚洲各国构筑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宽松环境。
从不结盟政策到联盟化结合
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下,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抵制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正义之举,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主权不断地从较小单位向较大单位转移,法律圈层不断由里向外扩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最初是二十至五十人的群队,继而为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雅典城邦式的小国,再后是越来越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实现统一的方式有二:一是武力征伐,二是和平缔约结成联盟。秦始皇式的武力统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武力征服世界之梦的破灭,已经永远地成为了历史。「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武力攻伐,得不偿失。故取而代之的,是欧盟代表的和平缔约结盟之路,人类随之进入现代新的联盟化时代。相应地,中国历史上行之有效的「远交近攻」传统智慧,在新形势下,也不得不让位于以「远和近交」为取向的国家战略。
中国民谚云:「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国际关系中,同处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印度和巴期斯坦,都是近在对门的邻居,都应携手合作,以免给外人以可乘之机。这是中国文化「和为贵」的要义。
总之,在廿一世纪新形势下,适时放弃不结盟政策,以欧盟为榜样,通过和平缔约的方式与周边邻国结成联盟,是实现双赢和多方共赢之道,是亚洲各国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所在,是区域合作与整合的唯一途径。
从单层次合作到二重化结构
然而,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点,亚洲的区域合作和整合、结盟,又不可能走欧盟同样的道路。否则,必以失败告终。这就要求我们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欧盟所没有走过的道路。
新的途径是结构二重化,即在保留各成员现行架构不变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另在其上再建一新「楼层」,特别是在货币和安全领域里。
货币二重化与防务二重化的哲学根据,在于系统有「同质构成」和「异质构成」之分。祇要有同质构成的系统存在,就必然会有圈层结构出现。而由于地球之外目前尚无人类存在的确切证据,国家联盟之上也没有更高的权威存在,从而没有消除联盟内部各成员之主权的动机和动力,于是就造成了国家联盟和成员国分别享有联合主权和基本主权的「二重化」结构之理想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