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5年9月号,总第93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世界新秩序与国际安全机制

  杨恕: 形成机制和过程特殊的上海合作组织

  我们国内搞安全机制的问题,很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因为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把它的总部放在中国、而且由中国积极倡导成立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而且它是从军事安全开始,拉到政治安全,而且现在的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这个组织很特殊,据我的暸解,国际上还没有一个从军事安全的互信机制开始建立的组织,逐渐扩大到文化、经济合作这样的组织。比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直就停留在军事方面;欧盟是从煤钢联营开始的。但是上海合作组织反过来,是从军事互信、军事安全发展到现在的状态。这是很特殊的组织,从其形成机制和过程,确实有它特殊的东西。

  从安全的角度上讲,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越过了传统安全的领域,已经进入非传统安全的合作领域,而且非常有效。目前对我们国家来说,仅仅从反恐的角度说,已经是非常有效的机制。特别是目前在中亚地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恐怖主义最活跃的两个地区,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对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地区合作机制上面,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

  蔡  拓:要勇于承认人类的共同性

  全球价值的共同性有没有?我认为是有的。就是不要回避人类的共同性。

  梁老师讲十六大在对外关系方面用了十二个共同,其本身就反映了我们在价值观念上的一个很大的转变。过去我们过于突出的、强调的就是我们的特殊性,而且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为阶级性,再后来扩展到国家性。从阶级性转变到国家性,是有转变了,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另一面又出来了,要求我们进行一次新的审视和超越;就是说,出现了全球性。所以我爱讲的就是全球性、全球主义。

  讲全球性、全球主义就是强调人类的整体。一个是要有整体的眼光,考察问题不能仅仅是民族国家的视角了。再一个,就是要敢于承认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共同性;有共同利益,也有共同价值。我们最早突破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我们讲生产力、科学技术。目前已经进展到了政治领域,人权我们过去不承认,现在承认了,这就说明有共同性。民主化是不是共同性?是共同性嘛。反腐败是不是共同性?也是,国际社会已经通过共同的反腐败的相应的机制了。

  人类到底有没有共同价值?在这个领域,我们突破得最慢。我们一谈就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在一些时候,讲文化本身就意味着祇能谈文化的特殊性。其实今天,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除了文化的特殊性以外,还应该看到文化的共同性。

  同时我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我们看到全球新的共同性的同时,我们并没有要排斥特殊性。今天特殊性、民族性、国家性,仍然是主流、主导。就是要看到新秩序,也要看到主流;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我们今天的国际关系,把握人类发展的前景。

  梁守德:座谈会结语

  今天我们就国际秩序和国际安全的问题作出了深入的讨论,大家从全球化、国际环境、中国的和平崛起、恐怖主义的现实等不同角度谈了很多问题,能够从不同方面加深我们对国际秩序和国际安全,在新的国际条件下面,或者说在新的环境下面的认识。

  唐家璇在我们学校作报告,说胡锦涛提出来要研究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在九一一以后有什么新的特点、新的表现?对于这样一个要求,对于我们今天弄清国际环境,更深一步地来理解国际秩序和国际安全的问题,会很有好处。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们理解中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珍惜这个战略机遇期,维护这个战略机遇期,是特别重要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新的环境下推行我们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是非常有利的。

  评论员简介:

  梁守德: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长。一九三六年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长期从事国际政治学理论和中国国际战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学院的主任、院长。

  杨 恕:兰州大学副校长,兼中亚研究所所长,国际政治系教授,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亚、阿富汗、恐怖主义及新疆问题。一九四七年生于兰州,祖籍河北清河。

  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教学与研究》主编。主要从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一九四三年生于北京,一九六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李义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会长,国防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战略和台湾问题。

  程又中: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法学博士,国际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现为政治研究院)毕业。

  蔡 拓: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公共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安徽淮南人。曾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学理论。

  孙君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博士研究生。现任河南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一九六四年生于河南,河南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国际政治学)硕士。曾任河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学理论与中国外交战略研究。

  (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