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
2020年10月号,总第274期

中美冲突中的认知陷阱
虞卫东(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美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前提是,双方都将“全球领导权”视为国家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令人略感不安的是,在一个无政府的世界,大国之间对同一目标的任何争夺,都将自然陷入“安全困境”。如何摆脱横亘在中美之间关于全球领导权的安全困境,是中美关系能否保持总体和平的关键问题。中国将世界领导权看作一种有结构的、可分享的自然权力,而美国将世界领导权看成一种无结构的、不可分享的实体权力。如此,两国的对话方式便极容易在彼此之间产生误解。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一直希望通过与中国的接触和交流,推动中国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开放。20多年前,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基本观点是,“一个稳定、开放、成功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他支持中国加入WTO,目的是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中国才能最终朝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小布什总统延续了其家族与中国关系的传统,想与中国建立稳定相处的关系。特朗普成为总统后,美国一改以往对中国的接触政策,转变为强硬的对华遏制政策,明确提出要对中国进行围堵、打压和遏制。在过去的四年里,美国的政策圈视中国为新兴的威胁和战略对手。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和“压制的政权”;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国家安全政策文件,包括《国家防务战略》、《核态势评估》、《国家情报战略》等。美国正在以一种“全政府”方式逐步落实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构想。2020年5月20日,美国防部和白宫网站同时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报告,从问题挑战、应对策略和贯彻落实三个方面,阐述在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下美国对华战略方针。美国对华战略逐渐进入全面遏制状态。……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