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二○○六中国经济与宏观政策展望
王长胜(北京)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展望二○○六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运行格局,宏观调控政策宜坚持「双稳健」基调,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严控投资增长速度,努力调整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明年经济形势展望

  经济增长率向潜在增长率方向平稳回落

  从国际环境看,二○○六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春季预测,二○○六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与二○○五年大体持平,世界贸易增长率略高于二○○五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在保持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的制约因素。首先,如果美联储在二○○六年继续执行其既定的稳定调高利率的政策,将不仅对国内需求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利率政策,世界各国经济都将受到影响。其次,油价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带了不利影响,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冲击更大。二○○六年,全球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对石油的需求继续旺盛,会使石油价格维持在高位之上。总体上看,中国二○○六年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仍然较好,但高油价和国际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从国内环境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个领域经济制改革步伐加快,特别是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保证了信贷和土地的调控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全国各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国内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但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明显加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需要逐步消化,国际石油和其它初级产品价格高涨对部分行业的成本推动难以通过市场价格上涨得以解决,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

  从国际环境、国内体制政策环境和供给条件看,二○○六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如果国内外没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格局,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八点八左右,比二○○五年回落零点六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在经过连续两年较快增长后,增速将从二○○四年的百分之六点三和二○○五年的百分之五回落到百分之四点五左右。第二产业受投资增速回落影响,重工业和建筑业增速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二○○四年的百分之十六点七和二○○五年的百分之十六点二减速为百分之十五点五左右,第二产业增速也由二○○四年的百分之十一点一和二○○五年的百分之十一减速为百分之十点五。第三产业受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和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影响,预计增长百分之九点二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略降

  二○○六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中平稳回落的态势。二○○五年一至八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三九九七五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廿八点四,增速提高一点五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比重由去年同期的百分之廿七点三提高为百分之六十四点三。从二○○五年新开工项目情况看,二○○六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惯性充足,有条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二○○六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将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

  之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平稳回落态势,一是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减,特别是对土地的控制仍然较严,近期对部分地方出现的「以租代征」的错误做法叫停,各地在逐步消化了前几年过快征用的农地后,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约束在明年将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二是今年以来银行中长期贷款增幅逐步下降,八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七点六九万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七点八,增幅同比低八点一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速放慢将影响明年的投资增速,特别是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三是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明年将更加突出,部分行业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下降使利润空间明显压缩,必然降低企业投资意愿,约束部分行业的投资扩张。四是今年以来,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加大,部分行业外商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放慢,一至八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三七九点九三亿美元,同比下降百分之三点零二。多年少见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下降对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初步预计,二○○六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比二○○五年回落五个百分点左右。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中偏旺形势

  二○○六年消费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局面。主要有利因素是:

  第一,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持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粮食保护价政策有利于农业再现增产增收的局面。二○○五年全年农民人均约收入有望增长百分之六左右,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呈现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