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与历史上大国兴起之路有何不同?
·为何说在核时代靠战争手段崛起是不可理喻的?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何根本分野?
·中美关系能否走出「零和」怪圈,共创双赢?
·为何说决定美国兴衰的只能是其自己?
近一二十年来,特别是进入廿一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理性务实的方针,中国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面对中国的发展,人们普遍持热情欢迎与鼓励的态度。但也有人担心中国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和现有大国的主导地位?会不会走上历史上后兴大国与既有大国相冲突的老路?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完全是不必要的。
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之所以不会走上历史上大国兴起的老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之所以是和平的、理性的,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主观选择,而且是有其客观依据的。这种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与历史上的大国兴起不同,中国的发展具有全新的时代背景;二是与历史上的大国不同,中国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探索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
第一,历史上大国的兴替与力量消长通常是在相对封闭、相对隔绝、利益相对分离的背景下发生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则是在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或者说中国的发展是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同步展开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联系在一起,各国在利益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各国日益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利益共同体。一个国家的发展以各国的共同发展为前提,而不是以牺牲或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这种利益关系的变化是当代中国与历史上大国发展环境的最大区别。
第二,历史上大国的兴替是在战争手段及其毁伤力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发生的,而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在核时代展开的。核技术的发展使大类积聚起足以毁灭人类自身若干次的军事能量,战争手段的发展已走向了战争目的的反面。在核时代,战争手段的无控制使用不能使拥有核力量的任何一方单独获益,只能导致共同毁灭的结局。在核时代,任何国家要想靠战争手段削弱别人,扩展自己的战略利益都是不可理喻的。
第三,历史上大国的兴起通常走的是一条外延式的发展道路,靠外部资源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进一步发展,而当代中国走的是一条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中国不是一个资源小国,而是一个拥有足够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有足以与世界任何民族相媲美的聪明才智,有足够广阔的内需市场的大国。中国把发展的基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而不是依赖外部世界来发展自己。中国当然需要与外部世界进行必要的交换,引进资金、资源、人才与技术,但这种交换是一种互通有无、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强制性的,更不是掠夺式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革命将大大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这就将进一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为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重要支撑。这就将进一步减少与外部世界在发展中发生利益冲突的可能性。
第四,历史上一个大国的兴起通常实行是对外的贸易开放主义与对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政策,在武力打开别国大门的同时,把自己的国门关得紧紧的。而中国在发展中实行的是一条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的政策。中国从实行市场经济之始就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型经济体的发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有开发价值与开发潜力,而且向全世界全面开放的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不但不是对立的,而且为世界的
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五,历史上一个大国的兴起通常以颠覆国际体系,以新的霸权取代原有霸权为目的,而中国不是现有国际体系的挑战者,而是建设者。中国几乎加入了所有最主要的世界性组织,接受现有国际规则的约束,逐步完成从机制外向机制内的角色转换。中国无意也无此必要试图推翻现有世界体系,而是努力融入这个体系。中国不谋求任何霸权,不想取代任何人成为新的霸主。中国追求的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在世界格局中的平等地位与和平发展的共同机会。中国的发展是一支建设性力量的发展,不挑战任何人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与历史上的大国根本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