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泛蓝迈向二○○八的诸多问题与障碍
|
潘锡堂(台湾)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
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
马英九面临的挑战
台北市长、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身陷市长特别费风暴,绿营民代穷追猛打,意图「围魏救赵」化解陈水扁因国务机要费侦结可能下台的危机。泛蓝方面,国民党虽大多因相信马英九一向清廉自持,而表示力挺到底,但内部也有不少杂音,诸如:有立委建议马英力请辞市长职位以明志,并对比陈水扁的硬拗不下台;有立委开始拱荣誉主席连战参选二○○八,并支持立法院长王金平组阁;有立院次团乘机倡议国民党「集体领导」。至于亲民党,尽管以无党籍身分参选台北市长的宋楚瑜表示,绝对相信马英九清白,希望马英九与国民党稳住阵脚,惟亲民党立法院党团全力挺马之余,仍高喊祗有宋楚瑜当选台北市长,才对马英九选总统有帮助。可见马英九以泛蓝共主之姿迈向二○○八大位,并非一片坦途,问题与障碍还真不少。包括国民党内马连、马王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国亲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在均比蓝绿朝野之间的对峙,更为复杂与棘手,颇值逐一探讨与检视。
事实上,自五月间赵建铭父子涉及台开案以来,「第一家庭与亲家」深陷SOGO礼券案、国务机要费等一连串弊案,如同滚雪球般的风暴,重创陈水扁身为台湾领导人的诚信与操守形象。但陈水扁仍无视台湾社会舆论批判与国际观瞻,更不顾绿营大老及亲绿专家学者及企业菁英呼吁下台之呼声,坚持法律高于道德之底线,不肯认错道歉下台。
半年多来,历经台湾舆论之挞伐、反贪倒扁运动之风起云涌、绿营运作挺扁群众之反制,始终相信台湾司法公正及民调归趋的马英九,无论是在采取街头路线的反贪倒扁运动,抑或是采倒阁、罢免陈水扁的议会路线,均被倒扁群众视为遮遮掩掩甚至慢半拍。无怪乎,倒扁民众认定马英九「祗要延续○五年底『三合一』选举重挫民进党之气势,祗须持续对扁政府弊案曝料,而无须积极推动倒扁,即可躺着顺利迈向二○○八」之传闻,不胫而走。此种传闻并非马英九的本意,却也凸显出马英九身兼台北市长及最大在野党党主席两种身份与角色的矛盾性——即身为市长不得不「依法」处理倒扁红衫军之静坐游行,但又同时是泛蓝共主地位,不能不对泛蓝支持者倒扁的诉求视而不见,惟却担心过度参与街头倒扁,使得施明德发起的反贪倒扁沦为蓝绿对抗的质疑;尤其一再坚持以立法院相关配套尚未完成立法为由,不愿跟进亲民党力倡的倒阁案,让一罢、二罢、三罢无法在立法院过关,更让亲民党为之气结。幸亏红衫军的反贪倒扁迄今仍未能促使陈水扁下台,否则马英九影响力遭致边缘化及无力感之充分体现,恐难避免。
马连马王心结与问题尚未完全化解
正因如此,十一月中旬就在马英九准备到高检署针对市长特别费应讯的前夕,一群由国民党本土青壮派廿五名立委组成的「圆桌论坛」,邀请连战与王金平餐叙。尽管发起的立委强调祗是单纯聚会,但餐叙前「连战不满马英九未尽力促使扁下台」、「连战支持王金平组阁」等传闻不断;复以餐叙未邀马英九,不仅引发餐会意在拱「连王配」搭档竞选、排除马英九的联想,甚至因有人提起党应该要实施集体领导,似已产生「看衰」马英九的质疑。尽管连战在餐会中仅对当前台湾因「第一家庭」贪腐弊案而空转相当忧心,对台湾「多数在野」的现象感到不可思议,而认为解决当前台湾乱象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归宪法精神,让多数党组阁,惟连战虽未提及应由谁来组阁。但若由餐叙立委连番劝进连战再选二○○八,及个个立委自称「连家军」,并称王金平为「连家军团长」,透露出连战及国民党本土派立委不反对王金平组阁的讯息。尤其马英九被传讯,国民党一些立委口头高唱祗是行政瑕疵,愿全力相挺,实际上更关切马是否须负法律责任,以及针对马承诺一旦遭起诉即双辞下台,预作准备与打算。
对比民进党对陈水扁涉弊案相挺甚至绑成「生命共同体」,国民党内部面对马英九的市长特别费案,则已透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暗中较劲讯息。马连王不均衡的三角关系,不仅体现原本独强的马英九有因特别费案而致势弱的危机,也凸显去年改选党主席以来的马连之间及马王之间的心结与问题迄今仍未化解。
马英九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泛蓝内部
众所周知,自○五年下半年民进党因高捷、泰劳等弊案而声势滑落,导致去年底的「三合一」选举惨败以来,再加上○六年「第一家庭与亲家」连番涉及弊案,民进党不敢与陈水扁做切割,形同陈水扁「绑架」民进党,使得各方均不看好民进党在北高选举、○七年单一选区两票制的立委选举、及○八年的总统大选等三项选情;似乎已成为泛蓝共主的马英九,将一路势如破竹「过关斩将」直取二○○八年大位。惟事实并不尽然,如此横梗在马英九迈向二○○八年的荆棘,主要还不是民进党哪一位「天王」要出面挑战的问题,而是泛蓝内部的马连、马王的心结问题及国亲的整合问题迄今仍无解。
事实上,马英九的超人气与政治魅力,来自于他天生俊帅的外表及守法清廉的操守,加上绝不沾染「女色」、「钱财」等丑闻,形诸成国民党难能可贵的形象清新之政治明星;放眼泛蓝几乎无人可与相比,他也是泛蓝二○○八年拿回执权希望之所系。
问题在于,尽管马英九已从政许久,惟仍固守「法律人」的特性,凡事「依法行事」、「就法论法」,缺乏「政治人」的弹性与圆融,尤其被喻为「不沾锅」的个性,不拉帮结派、坚守原则,自认祗要是对的,必定勇往直前、不轻易妥协,因此难免较少人情味。无怪乎,马英九曾被喻为「虽零缺点,但却没有朋友」,可见一斑。
故此,依马英九的政治人格与特性,胸怀改革国民党之抱负及拿回二○○八执政权之壮志,在○五年二、三月间数次试探及征询连战无意愿再连任党主席之后,即毅然决然公开表态参选党主席,即使在连战○五年四月应邀展开中国大陆的「和平之旅」并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会晤,而声望如日中天之后,不少人劝进连战再连任党主席而连战因意愿不高致未置可否之际,马英九却仍明确表态「没有回旋空间」选到底的决心,这对于算是马英九念台大时老师辈及相当在乎受尊重的连战而言,真是情何以堪?还好后来连战没有同意再参选,否则以马英九「义无反顾、当仁不让」的人格特质,很可能形成师生竞逐党主席及马击败连的结果,若是如此,更是不堪。
何谓马连问题
马连的问题,不在于连战反对马英九,而是两位前后任党主席并不亲密,互动也不频繁与热络。○五年七月的党主席选举,连战全家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大多数党务主管与大老、中常委与中评委,还包括绝大多数的国民党籍立委,几乎倾力支持另一位参选人王金平;除了追随连战投票取向,还有就是较认同王金平「处事圆融、广结善缘」的人格特质。马英九胜选并就任党主席之后,虽标举「连规马随」,惟更加速党产信托、出售中央党部大楼并搬迁、坚持不再经营党营媒体,并倚重吴伯雄、关中等两位党的副主席及詹春柏秘书长,诉求更平民化的作风。
连战退居荣誉党主席后,仍活跃于两岸间推动国共经贸论坛与农业论坛,除可为暂时不便访问中国大陆的马英九搭起与胡锦涛间接会晤的桥梁,其丰富的推动国共交流及参与两岸政策决策的经验,足堪作为马英九经常请益的对象。无怪乎,马英九在○六年三月访美前后及在连战四月率团访陆出席国共经贸论坛前,均专程拜会连战当面请益。笔者认为,连战向来雍容大度,不搞小动作,党主席选举之马王竞逐,连战有所选择应为人之常情;在马英九当选及就任之后,连战即予以尊重,并无干预情事发生,反而是党内某些多事立委无视马英九陷入特别费风暴之敏感时刻,不思相挺马英九之清廉,反欲劝进连战选二○○八,不仅陷连战于不义,亦凸显国民党再度淡忘不团结之惨痛教训。对连战而言,并无所谓马连问题,除非马英九因特别费风暴被起诉而辞掉党主席,否则以连战两次大选败选及现已隐退之现实来看,对于党内有些「拥戴」之声,恐应会以「心领了」加以婉拒。
马王心结
马连王三角关系之中,连王关系最为亲密,可从王金平事事「尊连」,并宣称祗要连确定仍要参选连任党主席,他随时可退出选举看出一斑。而马连之间仍有距离,并不亲密;至于马王之间不仅有竞争关系、很有距离,甚至还有难解的心结。此项心结导因于○五年的党主席选举,选前党内有人建议马王合作可采「党主席礼让王金平选,马英九专心选总统」,包括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也作如此建议;但是马英九及其核心幕僚担心一旦不选党主席,争取二○○八代表国民党选总统恐滋生变数,因此坚持选党主席「当仁不让」。更糟的是,马王竞选到后来选情白热化,马竞选文宣出现批王「黑金」字眼,王要马道歉未能如愿;再加上选前二、三日,马选情告急抛出「若落选,国民党二○○八拿回执政权无望」之文宣诉求,激发挺马党员之危机意识及投马意愿。由于王阵营选前看好度大增,却于閞票后以相当悬殊的差距落败,被王金平视为生平从政之奇耻大辱,故于选后坚辞国民党第一副主席,任凭马英九多次重申「虚位以待」邀请回任,王均不接受。伤害已造成,马王心结也深,党主席选前及选后,王金平查觉马英九一直未考虑「马王配」搭档选二○○八,而是另青睐诸如吴敦义等人选,益使马王的心结难以化解。而马英九多次召开及主持的重要会议「中山会报」邀王莅临指导及谘询,也未能拉近马王的关系。
由于王金平是区域立委及地方派系出身,身段柔软、手腕灵活,蓝绿阵营均广结善缘,难怪获「王金平没有敌人」之赞誉,不仅与李登辉、陈水扁、民进党「四大天王」,即使跟宋楚瑜都有深入交往。无怪乎,几次政局动荡,王金平都是陈水扁心中接任阁揆的优先人选;无奈相当强势且坚持「党进党出」作为协商组阁条件的马英九,不乐见王金平单独被陈水扁邀去组阁而产生「裂解泛蓝」的效应,更何况若三罢陈水扁未过,国民党若体会舆情而不得不跟进亲民党力倡的倒阁案,届时一旦倒阁成功,陈水扁选择不解散立法院重选,而是更换阁揆由王金平组阁,王当难袪除泛蓝对其「为扁解危」之质疑。对踌躇满志的王金平而言,应会慎思值不值得。尤其乘马英九因特别费案引发法律责任的质疑之际,若误判以为马可能因政治连动效应而致权力遭弱化,同意扁之邀请组阁,不仅不利于马王心结之化解,而且无论马英九可否自特别费风暴全身而退,王既不易获得陈水扁同意放手让其自行组阁,致难以袪除对其「唐飞第二」之讥;尤其更不会见谅于广大的泛蓝支持者,对其志在谋取大位更是得不偿失。因此尽管王左右逢源,惟若能在马陷危机之际,坚守原则,不为陈水扁所利诱,不久后也许在连战加荐及宋楚瑜支持之情况下,会出现「马王配」搭档参选二○○八的可能。
国亲整合问题
马英九迈向二○○八拿回执政权的最后障碍,则是国亲整合的问题。尽管马英九特别费风波有扩大化趋势,亲民党立院党团及宋楚瑜本人虽全力挺马,但也不忘政治版图,喊出「宋进北市府,马进总统府」,呼吁泛蓝团结,让独立参选的宋楚瑜当选,有助马英九代表泛蓝重掌执政权。惟由于马英九的特别费风波并未实质影响北高两市长选情,台北市代表国民党的郝龙斌之民调支持率仍遥遥领先谢长廷与宋楚瑜,谢长廷很难藉「三足鼎立」而渔翁得利;而高雄市代表国民党的黄俊英的民调支持度与看好度均逐渐拉大领先代表民进党的陈菊,更何况陈菊还受到同属于原新潮流系林浊水与李文忠双双辞去立委的影响而致选情告急。整体看来,对国民党而言,若北高选情持续趋稳甚至北高双捷,对于马英九度过特别费风波引发之政治效应难关,将会是相对地有利。
无论如何,客观地予以评估,宋楚瑜坚持参选台北市长以避免亲民党被边缘化与泡沬化,恐将难以如愿。宋楚瑜三番两次错过国亲合并之时机,尤其考量副主席张昭雄坚决反对国亲合并之成见而无视泛蓝整合之大势所趋,逆势而行及力主自主性,甚至连国亲合作都搞到心结难解,○五底三合一选后亲民党立委纷纷出走,重返国民党,已是「一叶知秋」。若宋楚瑜如一般预料地败选,恐怕是他政治生涯之最后一役。往后残留在亲民党的立委为延续其政治生命,恐将毫无选择地祗有尽早回到国民党,否则○七年底高难度的「单一选区两票制」之立委选举,将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至于○八年的总统大选,将由国民党引领风骚,亲民党已无置喙之筹码与条件,当然也就无所谓国亲整合问题,因为国亲问题已由实力原则与时间进程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而民进党将自北高选举、○七年的立委选举及○八年的总统大选,连番尝到败选苦果,应可断言。
(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