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给香港社会诊病开方
刘乃强(香港)
全国政协委员
时事评论员
  任何客观的人都会看得见,香港和台湾都是病态十足的社会。这两个社会把它们要处理的轻、重、缓、急问题的优先次序全搞错了,但却像大部分患了精神病的人一样,自己不但不觉得患了病,拒绝就医吃药,同时更认为自己正常、正确,外界都在逼害他,他要对抗自卫。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香港病」,它的病症、病因和提出一些治疗方案。

  不能客观面对中国的变化

  香港这个病,其中一个表症是「自卑自大狂」。跟这个病的同患者阿Q一样,主要是因为「先前阔」,接受不了今天的破落;更难以调整以前对内地那种俯视不屑的优越感,到今天要仰视北京、要跟深圳和广州平等合作、还要提防上海赶上来。去年广东GDP首次超越香港,全国税收达三万亿人民币,是香港GDP的一倍多,但香港传媒低调处理、以反对派为主力的「评论员」们视如不见、一般市民懵然不觉,仍然认为广东落后、中国不行。香港整个社会都宁愿像驼鸟般埋首沙中,不肯面对沙中七日,中国整个社会已经向前迈进了其他西方国家需要走了几百年的现代化道路。

  最近港英末代总督彭定康在美国演说时,指出在过去二十个世纪中的十八个世纪,中国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本世纪内中国将再次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国民经济总产值将会超过美国和欧洲。他表示,中国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角色,许多国际社会的事务,如环境保护、贸易、反对恐怖主义等,都必须有中国的参与。

  近代中国沉沦与香港命运

  另一方面,纪录中国沉沦的中国近代史,专家的共识是以一八四二年「鸦片战争」为开始,而香港的开埠则是满清政府于战败后,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产物。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标志着近代中国受列强侵凌、民族受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期屈辱的起点。

  香港当年为数不多的原居民反抗无效,被局限于界限街以北「租借」得来的新界地区;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中英谈判完成,进入过渡期之前,新界长期保留农村风貌,通过当地士绅作接近中国传统式的另类管治,港英政府主力发展「割让」的香港岛和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香港和九龙城市化的发展,与内地的动乱不安成了很大的对比,吸引了尤其是广东一带大量流动人口,形成了一个移民社会和无根文化。居民视这里是赚钱和避难的场所,只求达到这两个目的,便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打算。港英政府也因为新界有「租借」的期限,长远来说,香港和九龙过份局促,难有发展,也怀着「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的感觉。

  为了维持殖民地统治,港英政府对中国政府都持敬而远之的隔离政策,并且有意无意的为中国当时的异见分子提供庇护:满清时期庇护国民党、民国时期庇护共产党、四九年之后,庇护国民党、托派等。但是为了不致正面得罪中国政府,直接卷入中国内部斗争,甚至成为火头,港英政府总会维持某种微妙的平衡,不让异见分子过份壮大。客观的效果是,香港市民不但长期享受批评中国政府的自由,并且有一种「化外之民」的传统,中国人来到香港,便不需要害怕中国政府的权威。由于中国长期动乱不安,香港市民更以这自由反叛的传统和习惯而自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