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胡布会谈中两个“hot button/热线按钮”国际问题,一是朝鲜,另一是伊朗。会谈之前,美国曾通过各种渠道发出明暗信号,希望胡锦涛在华盛顿公开宣布和美国一同反对朝鲜和伊朗的核“扩散”行为。胡锦涛是典型的“慎言”派,“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他比前任江泽民说话谨慎得多。他在朝鲜问题上认为急躁不解决问题,但愿意尽力催促平壤就范。在伊朗问题上却明显反对美国的“高压”姿态,主张把牌拿到谈判桌上来打。
朝鲜急于试验核爆,想把自己的核武器国地位变成既成事实,中国一方面从中斡旋,另一方面也在联合国制裁朝鲜的决议表决时投了赞成票,这样反而使中美行动一致起来,朝鲜在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又回到北京六国会议的机制中来。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等于把主动权“外放”给中国,中国在“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角色上增加了砝码。至于伊朗问题,老布什最信任的贝克领导的“伊拉克研究小组”也建议美国和伊朗对话(不是为了核扩散,而是为了解决伊拉克僵局),布什的僵硬态度在国内也倍受批评,中国的劝告也显得明智了。
四月胡布会谈时,胡锦涛是有意要向布什政权施压,要它启动修改《台湾关系法令》的进程,这样可以使得陈水扁“台独”的气焰有所收敛。布什并没有答应这样做,但是却避免向陈水扁政权送出他“实际偏袒”台湾的信号。美国公开的表态是:“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胡锦涛却强调美国政府已经公开“反对台湾独立”。布什明知道中国要在国际舆论中扭曲美国的表态,却不予以澄清,等于对北京稍作让步。
美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对中美关系会有所影响
二零零七年来临,前面这十六个字还适用不适用呢?如果布什能在白宫善始善终,一直呆到他的接班人进宫才离去的话,那“对话频繁、分门别类、各行其是”十二个字是肯定会延续不断的。至于“透明增加”,主要靠中国主动操作;中国努力,就会向正面发展。当然,像袁鹏所表达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民主党控制国会两院,会出现一些表面上显然对中美关系不利的现象。比方说,过去共和党控制国会,布什的对华政策执行起来顺利,民主党反对的声音露不了头角。民主党想让国会通过“惩罚”中国操纵人民币汇兑率而对中国进口货增加关税的提案从来没被正式提出。又比方说,二零零六年布什不让陈水扁过境,陈水扁向到国外去的民主党众议员哭诉也没有在国会造成什么空气。今后这样的情形很难再发生了,很可能反过来的。
去年美国国会改选的结果对中美关系“稳定中向前推进”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出于两大因素。第一,美国越来越多的工厂关闭、中产阶级破产、工人失业,特别有十个州情况比较严重,普通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主党人在议会竞选时把它怪罪于布什政权,也怪罪于中国。很多民主党政客就是在这种舆论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的。他们还没进新国会就大声疾呼,要把“free trade/自由贸易”改为“fair trade/公正贸易”。民主党人将在国会攻击“不公正贸易”,矛头就会指向中国。一位民主党的智囊一月十日在CNN时事讨论节目中说,不管民主党人意见多么分歧,但他们在新国会的两大动作将会是:在国际贸易上采取“popularist/群众要求的”、在伊拉克问题上采取“pacifist/和平主义的”政策。第二,一贯和台湾关系很深的佩洛茜女士现在变成众议院议长,亲台湾的政治势力将会抬头,会对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制造障碍。
如果说中美之间在过去六年布什执政时期有“经济热、政治冷”的局面,今后很可能会有“政治热”(不是好的热,而是政客带骚扰性的把问题炒热),而“经济热”变成烫手的山芋。民主党人有可能像克林顿时代那样,把国会变成谩骂中国的讲堂,公众舆论也会跟进,鸡毛蒜皮地翻中国的“人权”账、“独裁”账、“不民主”账,法轮功、台独、藏独等小丑跳梁的表演会有所增加。在最后两年,“跛足鸭总统”布什会自顾不暇(还得提防人们通过国会弹劾),不会为了为中美关系护驾而损伤自己的利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