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直接的参政,应该说近60年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规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模。上世纪40年代末,从国家副主席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及部长以至地方官员,都有不少非中共人士任职其中。由于文革的原因中国曾取消国家主席设置,民主党派退出各级政府职务,其他职务也只有象征性的意义。在中共13大后,书记处书记阎明复担任统战部长期间,曾先行吸纳民主党派人才担任政府的副部长,并酝酿非中共人士出任一些正部长。由于一些原因而告中辍。
去年,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无党派人士陈竺分别担任科技部和卫生部部长职务,这被认为是多党合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就目前的趋势看,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的正职官员,包括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将会呈现顺序递进的态势;此外,还将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以加强监督功能。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设国家主席职位,但作为元首的功能似乎更多的具象征性的意义。其统帅武装力量的功能转交中央军委主席统领;主持最高国务会议的功能也取消了;最高权力主要体现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尽管如此,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直接担任国家主席,而副主席开始由党外的工商领袖荣毅仁担任。只是随着中共新老交替的布局,胡锦涛作为第四代接班人而出任国家副主席。在胡接班主政后,由曾庆红任副主席。其实,国家副主席在历史上并非只由一人担任,即使在文革初期,宋庆龄、董必武都还是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出席各种公开活动的。有权威人士指出,目前形势下,恢复民主党派知名人士担任国家副主席已经是水到渠成的时机了。
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今次的换届两会,将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多党合作与协商制度的力度,扩大非中共管理人才直接参政的规模,无论人数的增加、职务层级的提升,都必然出现比较明显的拓展与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