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汉字博物馆》第26页以“兔”字起头,解读了“冤枉”、“逃逸”、“一劳永逸”等字词、“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俗语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右图:Jason抱着兔子,给大家讲解《汉字博物馆》里“兔”字的相关内容。(图片来源:大公网) |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昆明有个老外,用自己编写的书给大家讲汉字,太有趣了!”“起猛了,居然看到一个外国人在教汉字!”……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对这位老外和他的书充满好奇,纷纷关注点赞。可能这位旅居中国25年的英国插画师Jason Pym(万哲生)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为了帮助儿子学习汉字画的手稿,竟然成为热门书籍,还一举获得了“冰心儿童图书奖”。Jason谦虚地说:“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越是学习越是研究,越发觉得它深不可测,奇妙无比,一辈子我都学不完”。\大公报记者 谭旻煦
在昆明湖畔之梦小区里的“汉字博物馆”,Jason Pym拿出红色封面的《汉字博物馆》一书。封面上,身着古代官服的鹿儿、扎着发髻手握宝剑的将军、站在象形字前的龙、猫、鸡一起穿梭在“汉字博物馆”里,画面生动有趣,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字吧”,Jason用流利的普通话说道。《汉字博物馆》收录了25个汉字,第26页讲的是“兔”字。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楷体和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兔”字。“你们看我的兔子,被笼子关起来了”,Jason从笼子里抱出了他的兔子。“兔子没有做错事,可牠被关起来了,所以牠很冤。冤字上面那个秃宝盖,就是关住兔子的笼子。”顺著书页上的图和Jason的指引,大家自然地瞭解了“冤枉”、“逃逸”、“一劳永逸”等这些从“兔”字出发延伸出的字词、“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俗语,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汉字的知识以另一种方式进入了脑子。”听众李女士竖起大拇指。
工程师父亲是文言文狂热粉丝
“─开始我就是为了帮助儿子小龙更好地学习汉字”,Jason说,“我教小龙时,会用到纸和水彩笔,我喜欢谈论和学习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这使我和小龙都有很大收获”,父子俩边说边画边研究,积累的手稿就是《汉字博物馆》的雏形。
Jason对汉字之所以如此喜爱,源于他工程师父亲的耳濡目染。“我父亲是一个文言文的狂热粉丝,他把家里的一切都贴上中文标签:抽屉、瓶子、椅子、窗帘,甚至是家里养的猫、狗。”Jason说,他印象中,自己家墙上的海报都是汉字的部首,还有中国画,更“疯狂”的是,打麻将居然是他们家周末固定的娱乐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