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香港社交媒体对近年来港铁多宗严重事故的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
中评社香港6月20日电/5月22日下午5时左右,港铁将军澳线出现电力及信号系统故障,导致全线停驶超过3小时,历时逾5小时才全面恢复列车服务。是次严重故障触发港铁的惩罚机制,港铁需被罚款1920万港元,连同今年2月及4月东铁线的两宗工程车事故、以及港铁“服务表现回赠”帐户内的累积款项,港铁将按机制于7月13日安排一日“特别车费日”,为乘客提供半价优惠。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官方机构统计数字后得出结论:本次将军澳线停驶事故,再令公众对港铁近年来差强人意的服务水平进行放大检视。较多舆论认为,港铁之所以频繁发生故障,除了设备老化等硬件因素外,更主要还是因为其内部管理不善、欠缺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所导致,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缺乏一套针对港铁的行之有效的监督问责制度。
如图1所示,今年5月的将军澳线故障事件,是近年来在香港舆论场内掀起较高讨论度的一宗港铁事故,其所录得的社交媒体关注度,为自2023年以来历次港铁事故之首。2022年底,港铁接连发生两宗严重事故,分别是11月的油麻地站列车出轨及车门脱落、以及12月的将军澳线列车车卡连接松脱。针对上述事故,港铁随即就铁路资产管理及维修保养制度展开全面检讨,并于2023年6月宣布将于未来5年投放650亿用以更新铁路和保养维修。但2023年至今,大大小小的铁路事故仍然屡屡发生,唯因严重性未能与2022年底的两宗事故相比而关注度平平。不过,今年5月导致多区交通瘫痪的将军澳线事故,则再令大量香港市民把注意力聚焦到港铁服务水平的议题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