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依扎(右)与京师律师事务所哈萨克斯坦合作办公室主任李豪在京师全球布局图前合影。(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
中评社北京6月25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随着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落幕,中国中亚关系发展新蓝图正徐徐铺展。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交流合作中,一批青年华侨华人活跃其中。他们凭借双语优势,利用自身在经贸、文化、医学等领域的积累,助力一批合作项目落地,推动各国民众越走越亲。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新一代华侨华人正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中亚合作搭建青春之桥,书写崭新篇章。
哈萨克斯坦青年律师热依扎——
“中哈法律合作的发展前景广阔,我们有信心在这片蓝海中扬帆远航”
早晨五点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朝阳明媚,热依扎·马尔哈巴的手机通知频繁起来。作为中国京师律师事务所哈萨克斯坦合作办公室副主任,热依扎忙碌的一天就在跨时区的工作对接中拉开序幕。
从2019年赴哈萨克斯坦留学,到如今留在哈萨克斯坦专注法律服务工作,青年涉外律师、95后哈萨克族姑娘热依扎把哈萨克斯坦视作一片职业发展的热土。
“我出生在中国新疆,是哈萨克族,从小就会说汉语和哈萨克语,在与哈萨克斯坦人交流上有天然的语言优势。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接受系统法学本科教育,在哈萨克斯坦攻读法学硕士、博士的学习经历,帮助我构建起完备的跨法域知识体系,也让我感受到中哈法律合作的广阔前景。”热依扎说。
在哈萨克斯坦,热依扎所在的团队为中哈经贸、投资企业提供全流程、多语种、跨法域的法律服务。从国际商务谈判到跨境纠纷化解,从境外投资并购到项目合规运营,热依扎参与的法律业务种类丰富,涉及的领域也日渐拓展。
“当我真正投身中哈法律事业中,才发现这片蓝海既是奋斗的沃土,也是专业能力的试金石。”热依扎说,汉语、英语、俄罗斯语、哈萨克语交叠的多语言工作环境,不同国家间差异较大的法律术语体系,要求她必须在起草合同、参与谈判时,自如切换语言模式与思维方式,确保沟通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